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贪心县官允再出恭一次

作者:允嘉徽

明代初建的孔庙(杨秋莲/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58
【字号】    
   标签: tags: , ,

村庄来的农人,不知道礼节,来到了儒学殿前竟然撒了一堆粪。学院教师知道后,把村农怒送县衙追究。

县官升堂审问:“为何无礼在圣殿前出恭触犯圣人呢?”

村农说:“小人上城,每日都从学校前走,一时很急想拉,随便解手,不敢亵渎圣人。”

县官说:“你愿打还是愿罚。”

村农畏惧被打,就说:“小人愿罚。”

县官说:“那就罚你银一两五钱,当堂秤下,不须经过公库吏人收纳便了。”

村农取出银子一锭,大约有三两,禀告县官说:“待小人去剪下一半来交纳。”

县官说:“取来给我看看。”县官确认是纹银一锭,脸色转为和悦。他慌忙将银子纳入袖中,然后对村农说:“这锭银子,不须剪开,当我老爷说过,准你明天再到学殿前出一次大恭罢!”

石老讽:得了钱,便再犯一次法也可宽恕,何况出恭小事?

厕所。(容乃加/大纪元)

案此笑话又见《嘻谈初录》@*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从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相似,惟今天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秀才让步给蜂鼠,屈居老三。有人就问他:“公为何屈于鼠辈之下呢?”秀才让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 兄弟合买一双靴子之后,哥哥夜里睡不着觉、不睡觉了。到底是怎么回事?……笑得好起死回生~~
  • 有个人到神庙求签,问道士断吉凶。道士先是不应,然后说了什么呢?……笑得好起死回生~~
  • 人知须弥山很大,竟然有大眼睛能容下须弥山而不为所动,到底是怎回事?
  • 酒醉的人,少有落水或是吃大便的。那么撒酒疯的人,是真是假?或指是借机发颠作怪呢?
  • 人说酒醉、醉酒,谁听过喝酒喝“醒”了? 有个人在酒宴上越喝越醒,结果不甘心地跟宴席主人说了一句话……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