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花瓶,几个贝壳,漂亮雕琢的银器……这毋庸置疑是一幅优雅的古典风格的静物画,是17世纪欧洲富裕的中产阶级家中常见的收藏品,也属于当时非常受欢迎的风俗画之一。


然而,如果再多看几眼,用心地在画上仔细搜寻,可能会发现画中暗藏玄机,静物以外还有另一个主题。您找到了吗?
没错!画面中藏着画家的自画像!作者的面容就出现在背景右边高脚银器的圆凸装饰部分;准确地说,就在光滑金属的反光面上,我们发现了画家小小的脸孔,以及她手中的画笔和调色盘,还不止一个!画家的影像因为器皿上的光滑凸面镜效果而出现,随着角度和高低位置的不同,有大有小、有正有反,或完整或变形……如同变奏曲似地反射在画面高低容器的不同细节里。
原来这是17世纪法兰德斯女画家克拉拉.琵特斯(Clara Peeters,1607—1621)一种独家而且低调的签名方式。这位画家您可能完全没听过,也几乎完全被遗忘在美术史海中,翻遍史料也找不到什么有关她重大事迹的记载。
我们知道的是:克拉拉在13岁时就完成了她的第一件大幅作品,从此开始了长期的绘画生涯。她擅长静物画,以精确细致闻名。她能准确地还原物体逼真的质感,特别是光滑的金属器皿的表面。



也就是在这些精密描绘的反光面上,画家巧妙、几乎不着痕迹地留下了许多小小自画像,就如同低调的签名落款一般。对观众而言,则是“找找看”的游戏!一幅又一幅,我们发现画家的倩影伸缩自如地变形在金属瓶盖上、锡壶罐子的凸部等等。
这是画家留给后世作品的独特之处。那么后人如何回报她呢?大概就是2016年在西班牙的普拉多美术馆为她举办的四百年来的第一次个展吧 !@#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