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义趣】之五:菩萨的净瓶为何如此神奇

作者:皇甫容
寻常的柳枝,在菩萨的手中一挥就能治疗疾病,驱赶业龙。神奇的背后,并不是这些法器本身多么高明,而是使用它的人道行高深。(王嘉益/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0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在传统绘画中,观音菩萨手中都持有一个净瓶,里面插着柳枝。《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到长安寻找取经人,她看到被斩的泾河龙王给唐太宗捣乱,就从净瓶里取出柳枝一挥,赶走了业龙,救助太宗。在五庄观,悟空推倒人参果树,菩萨用净瓶中的水和杨柳枝救活了仙树;为救唐僧,降服红孩儿,菩萨用净瓶中的水熄灭了三昧真火。菩萨的净瓶真是神奇!

净瓶甘露能使仙树起死回生

以唐僧为首的取经团队到达万寿山五庄观,观中有一棵人参果树,也叫草还丹,是镇元大仙的宝树。此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每隔三千年才开花结果,而且每次只结三十个果子。普通的神仙要想吃到人参果,需要等一万年,而且吃一个,就能活四万七千年。寻常有缘的人,闻一闻那果子,也能活三百六十年。

这么神奇的一棵宝树,竟被悟空推倒了。

清 杨大章《甘露大士》,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a href="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764">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 杨大章《甘露大士》,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镇元大仙捆了唐僧不放,除非还给大仙人参果树。眼看着取经团队停滞在万寿山,前进不得,悟空就去三岛十洲,寻找医活仙树的方子。这棵人参果树,是开天辟地时产生的灵根,镇元大仙又是地仙之祖,连菩萨都要让他三分。三岛十洲的很多神仙都没有镇元大仙的道行高,谁也没有办法救活折断的灵根。

悟空遍寻神仙,也没有找到解救的方子,就向观音菩萨求助。菩萨说净瓶中的甘露水,能够医活仙树灵苗。悟空问:“您以前实验过吗?”菩萨说:“当然实验过。”

有一次太上老君和菩萨打赌,他把菩萨的杨柳枝放到炼丹炉里,烧焦烤干后再还给菩萨。菩萨把柳枝插到净瓶里,过了一个晚上,柳枝恢复原来的青枝绿叶。悟空一听笑着说:“真是造化,真是造化!烤焦了的还能医活,何况我只是推倒了那棵树,那有什么难的!”

菩萨就用净瓶中的甘露水,救活了仙家的宝树。

净瓶的容量有多大?

平常的绘画中,人们看到小小的净瓶中只插着柳枝,它的容量有多大,人们不得而知。在《西游记》中,悟空见识了净瓶的容量,大得惊人。

牛魔王的孩子红孩儿抓走了唐僧,孙悟空前往营救,反被三昧真火熏坏了,请龙王降雨也灭不了大火。只好请菩萨出面。

菩萨将净瓶抛入海中,须臾又被一只老龟驮出了水面,菩萨令悟空取净瓶。悟空觉得奇怪,这么小的净瓶怎么也拿不起来,就像蜻蜓撼石柱,丝毫拿不动。

昔日,悟空在东海龙宫寻找兵器,那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悟空拎在手里,也不觉得有多重。可这么小的一个净瓶,悟空却拿不起来。

原来,菩萨将净瓶抛入海中,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净瓶就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装进了所有的海水。菩萨用净瓶中的水灭了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救下了唐僧。

净瓶可当兵器

净瓶除了以上功效,还可以当兵器呢。当初悟空大闹天宫,菩萨推荐二郎神抓捕猴王,有神通的二郎神将大圣困住时,菩萨见状,想去助二郎神一臂之力。

太上老君问:“菩萨将用什么兵器?”菩萨说:“我把净瓶杨柳一起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便不能打死,也能打得让他摔一跤。”

老君担心,菩萨的净瓶只是个瓷器,打准猴头便好,要是打不准猴头,或者撞到他的金箍棒上,那不就打碎了吗?

听老君的说法,菩萨的净瓶是瓷质,却在唐僧遇到难关的时候,每每发挥超常的作用。为什么菩萨手里的瓷瓶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一把破旧的扇子,到了济公手中,对着恶人一挥,就能制止邪恶之徒;寻常的柳枝,在菩萨的手中一挥就能治疗疾病,驱赶业龙。神奇的背后,并不是这些法器本身多么高明,而是使用它的人道行高深。

想必如此:在菩萨境界,无论菩萨用什么法器,展现的都是菩萨境界的法力;在罗汉果位,无论罗汉用什么法器,起到的都是罗汉那一层次的作用;而在佛位,佛陀哪怕用一个不起眼的要饭碗,他展现的也一定是佛那一境界的法力。这就是仙家法器真正起作用的原因所在吧。@*#

(点阅西游义趣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游记》书中多处涉及到中医和中药的妙用。图为颐和园长廊的西游记彩绘。(公有领域)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书中有多处涉及到中医和中药,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医不仅仅是用来治病的,它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为主线,总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这也应了佛家的九九归一思想。令人不解的是,在经历了八十难之后,师徒四人就拿到了真经,最后又在如来的提醒下,补上了一难,才使师徒四人圆满。
  • 鸿篇巨著《西游记》中,第一回就出场的樵夫只是闪了一个身影,就彻底消失了。他是凡夫过客,还是洞见前缘的神者?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不解的悬念。重新品读原著,方觉字里行间含蕴的又一新意。
  • 十年间不经科举,方观承从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纪元)
    在祖父、父亲被贬谪到黑龙江时,方观承还只是个少年,但他与兄长每年轮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亲,徒步往返万里。有一年,他辗转先去了浙江宁波,打算找一个富裕的亲戚借点钱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师父给的盘缠,准备离去时,道士提醒他说,“你回去以后,要好好的修身养性,否则这套本事就不灵了。”
  • 杨延昭传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清玉/大纪元)
    在玉皇殿主阵失利后,王兰英、杨延昭及穆桂英率领将士一度攻下玉女、铜光等数十阵,并成功让黑水、西夏国军士倒戈投向宋营,然而此时辽国萧太后前来亲自坐镇,辽军士气大增,宋辽双方互有胜负,战况陷入胶着状态长达数月之久,宋军诸将士苦思对策,始终难有进展。
  • 等大伙儿进入内室,只见壁间挂了一幅赵子昂所绘之马,内有一匹,毛色与丢失的马儿非常相似,马尾巴处被香头的火炷所烧。此时崔生方始悟到,那马,原来是东邻家的画中之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觉呢。
  • 古籍曾记载一位高人。此人常常与虎为伴。我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虎是危险的动物,这位古人为什么会与虎为伴呢?他又是如何驯服猛虎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颗善心,在处理问题上动善念。
  •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他进了屋内,看见男婴,心里一惊,“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刚刚的梦中人吗?”
  • 廉广画了一只大鸟。画完后,试着呼叱,大鸟果然展翅欲飞,于是廉广乘上大鸟飞出牢狱,大鸟载着廉广一直飞到泰山顶上才落下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