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8年0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北报导)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93周年,也是植树节。国立国父纪念馆馆长林国章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台湾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向国父铜像献花致敬,光复国小国乐社应邀于植树节活动中的演奏相当热闹,同时展出的“孙中山生平事迹”与“孙中山与中华民国”特展,希望让民众了解国父一生的行谊。
孙中山重视民族的平等、民权的民主及民生的均富
纪念孙中山逝世93周年,林国章表示,国父纪念馆推出这两个展览,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将革命先贤先烈的影像再现,这是精神的传承,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展现,期待各界观众前来观赏。

林国章说,民国先贤在一百年前的事迹,当然现在国际化、现代化是愈来愈多元,“但我们认为前人的足迹是带来后来发展的基础,这是任何一国家、社会,都应该要重视的课题”,国父纪念馆也应传承这部分的使命。
他说,一代传承一代,任何一个世代,一定要充分去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发展的脉络,也就是只有尊重历史,充分理解历史的缘由和精神,才能够去开创日后值得令人尊敬的另外一番历史。

对于“植树节”的意义,林国章说,在当年国父孙中山的年代,从清帝制到转变成民国大时代的转变过程中,许多人着重在政治上的转变,但他不只着重在这方面的努力,对建设部分也非常用心。“植树造林与交通的发展,都是国父《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
他说:“我们觉得精神的传承及历史的脉络,都是应该要重视的,认为树木的植栽也很重要。国父纪念馆有中山公园的园区,从民国61年(1972年)开始陆续植栽不同树种,今年举办‘梅花三弄喜迎春─植树节纪念活动’,特别加强梅树的种植。因为梅花是我们的国花,国父纪念馆纪念先贤,同时也能够展现梅子飘香耐人寻味的意义,应该也是很好的。”

对于国父《三民主义》的时代意义,他表示,对于政治改造国家发展的策略或用词,每个世代都会有不同的语法,但对国家发展着力的重点,“我们觉得三民主义强调民族的平等、民权的自由、民生的均富发展,与现代人求平等、求民主、求均富的概念,其实历史传承是一致的,是国家发展当中,不能忽略的最根本东西。就像美国社会一样,他们强调民主精神第一,同样是一个‘信念’,我们国家对于民族、民权、民生也仍然不应该去忽略”。

国父纪念馆重视传承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林国章表示,国父纪念馆除了纪念国父的事迹、精神之外,就是重视传承文化、复兴经典文化之美的课题。他说,该馆提供表演艺术活动,视觉艺术的展览包括书画、文字等,在台湾社会发展过程里头,是国家文化展演的一个重镇。“我们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精神,期待让传统经典文化艺术的精神及作法,陆续都能够在国父纪念馆来扮演,我想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享誉全球的美国神韵艺术团目前有5个团在全世界巡回演出,今年神韵在台湾七大城市,包括台北、台南、桃园、高雄、台中、嘉义、彰化巡演34场,其中在国父纪念馆演出7场。对此,林国章表示:“神韵艺术团每年在此演出,都获得非常好的回响,我们觉得艺术界的努力是大家看得到的,同时也能够激发人心向善,我觉得非常珍贵。国父纪念馆也是基于展演活动平台的立场,期待能够传承文化精髓良质的艺术,能够多作一些跟社会的对话与展示,对于鼓励人心、文化传承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在国父纪念馆服务23年的林国章2015年升任馆长后,2016年5月16日启动了“书法艺术园区”,结合植树、石碑,呈现林园与书法艺术之美。他介绍说,“书法艺术园区”增加了9座让小朋友共同来体验的亲子“拓碑”用具区,从古典文字中精选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书法艺术的精品呈现,提供学童学习的文化体验区,希望透过文字、文化的传承,让孩子认识到中华文字之美。

孙中山墨宝“博爱”、“天下为公”为最多
谈到书法艺术,对于国父书写的墨宝,林国章说,曾经有学界讨论目前统计有400多件,其中内容展现最多的就是“博爱”与“天下为公”,显然这样的命题,应该是孙中山念兹在兹的想法与精神。“所以博爱是革命先贤的志业,也是国家文化性发展的课题,是精神与价值的关系。”

林国章表示,“博爱”与“服务”是国父纪念馆的宗旨也是愿景,该馆承载的历史意义与推展的业务主轴,基本上就是开放多元的服务性文化场域,与公园休闲文化设施及周边青少年从早到晚的休闲活动提供,以及学术研究、书籍的查阅,这也是“服务”功能与“博爱”情怀的展现。

国父纪念馆是两岸游客及国外旅客会到访的观光景点,他强调,该馆之美首推王大闳建筑师所设计的仿唐飞檐式建筑,具有传统建筑意象又具有现代化功能,主体结构很明朗、有朴实的特质,充分展现亲和性,扩大服务的功能,使用上不分白天或晚上,回廊上都是最好休闲的地方。
此外,林国章表示,国父纪念馆之美有通性怡情的翠湖园区,园区内有香山桥、植栽和翠湖;还有文字艺术之美的“书法艺术园区”,里面有系列艺术安排,包括于右任墨宝的文字之美区域,“中山碑林”、文字“拓碑”区,系列环状的构造,也是台北都会区一块经典的宝地。
“孙中山生平事迹”展与“孙中山与中华民国”特展
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结束长达千年来的君主专制体制,创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府,他手创《三民主义》、《建国大纲》与《五权宪法》等多部重要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并在台湾实践。中山先生是引领国家迈向现代化发展的革命导师,更是开创历史新页的时代伟人。

“孙中山生平事迹”展以年代序划分为10个单元:家世与求学、兴中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革命起义再接再厉、武昌起义推翻专政、民国肇建与宣扬主义、二次革命与讨袁护法、改组政党进行北伐、革命之再起、北上与逝世。每个单元分述各时期的重要事迹,并编选展示多帧历史图片,强化整体展出内容。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特展分为6个单元:“中国的衰弱与希望”,“武昌起义,建立共和”,“军阀混战与孙中山过世”,“北伐统一与总理奉安”,“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民族分裂、和解与复兴”。该展览不仅反映了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40年的艰难历程,更彰显了中山先生的奋斗精神,从人物与时代的互动层面,体现了近代史演进。

民国14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交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以及“和平、奋斗、救中国”后于北京逝世,享年59岁。国父孙中山先生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其一生为建立民主共和的时代而努力,受到世界人民的共同崇敬。 #
责任编辑:叶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