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喝“醒”了!

作者:允嘉徽选译

华丽喜宴。(徐明/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80
【字号】    
   标签: tags: , ,

喝酒喝醒了! 还我原来半红脸

有个人去赴酒席。他在自己家里先饮了半醉,红着脸去赴宴。

到了宴会,席间提供的酒很薄、味淡,他越喝越醒,等到酒席结束,他已经酒气全退了。

宴后将告别时,他告诉主人说:“佳酿洗净了我的脸,只求你还给我原来的那样半红脸罢。”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从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相似,惟今天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许多人爱酒,无酒不成席,这样的人偏偏爱“撒酒疯”,三百年前已经不少见。喝了酒主意识不清,也常让人欲劝还休。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氏惺庵愚人留下笑话,作了见证。这则笑话非常“风雅”(“讽雅”),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的,表现了作者和时代的特色--风雨对调笑撒酒风……
  • 读书释义,牛头不对马脚的答案、言不及义的答解……可闹得人啼笑皆非!这样式的答案,原来三百年前就已经非常可观了。看看这两个不会认字和不会读书的毒笑话,就能明白一些时人“读书”的时代风气。笑点:“太大”难分!“三十而立”的“瞎解”!
  • 许多人都有找东西的经验吧,然而“找不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我不见了”的毒笑话,带有警醒人的意味。现代社会充满各种陷阱,很容易让人失去“真我”!役于物、执著而犯糊涂的有的是,下面这个笑话用两个角色来暗喻。
  • 知音在何方?人生知音难觅。《笑得好》有个市集中琴师遇知音的“毒笑话”,冷清清、空荡荡、硬梆梆,回荡弦外之音。《笑得好》笑点:喜得知音
  • 祝寿话儿,福寿吉利长命百岁不嫌多,反之,不吉不利人人见忌。一个祝寿宴席的祝寿辞令,从“寿高彭祖”开门迎喜,怎么会闹出“该死了”的歪语收场呢?《笑得好》笑点:祝寿歪语。
  • 小田修炼法轮功二十来年。期间曾被抓、被打、被拘、被关进洗脑班,风风雨雨走到今天。没变的是他对法轮大法坚如磐石的信仰,而改变的是他周围的环境和人。
  • 秀才让步给蜂鼠,屈居老三。有人就问他:“公为何屈于鼠辈之下呢?”秀才让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 有个穿私服的军人到了寺庙。和尚对他先是不礼貌,后来甚为恭敬,后来又有愠色。到底是何因,和尚瞬息千变?笑得好起死回生……嘻嘻~~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