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给人好看 给你难看

作者:允嘉徽

樱桃(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542
【字号】    
   标签: tags: , ,

给人好看

有一个吝啬富翁请喝酒,桌上排列着菜肴、水果、点心等等的食物,都是用木雕加上彩饰做成的。

有来人问道:“好看是好看,怎么吃啊?”

富翁答说:“我只管来的人看到感到好看,那还管实在受用呢!”

石老评语:“这富翁因图装饰外观好看,就用木雕作食物,还算多费了;若不顾脸面,只用空桌请客,不就省更多!”

可见三百年前,当时社会的刻薄吝啬风气已经不轻了呀!

创意果雕(林仪婷/大纪元)

给你难看 

同样还有个吝啬富翁的故事。

这个人可说是吝啬到极点了。他请画师要写行乐图,连纸、墨、谢仪在内共给银子三分。

于是画师就用墨笔在荆川纸(竹纤维制,薄而略透明)上画一人后背的像。

那人惊问说:“写真全在容貌,为何画反背像呢?”

画师说:“你这样省银子,我劝你莫把脸面见人罢。”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台湾木雕艺术,展现荷之美。(台加文化协会图片)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从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相似,惟今天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富翁对债户说:“你们如果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还不了债,可对我罚誓……。”一个大债户说:“我愿来生变成你的父亲还债。”富翁大怒说:“你欠我许多银子,不仅不偿还,反而要占我便宜,这有道理吗?”正要打骂……。那大债户说:“听我说实话:我欠你的债太多,不是作牛作马,就可以还得完的……”。
  • 想奉承找关系的人紧紧张张地,竖着耳朵放不下,听到“临清流而赋诗”都有很特别的“联想”……有相命的人被问到:“你向来相法十分灵验,为什么现在有时相不准了?”可知这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 知音在何方?人生知音难觅。《笑得好》有个市集中琴师遇知音的“毒笑话”,冷清清、空荡荡、硬梆梆,回荡弦外之音。《笑得好》笑点:喜得知音
  • 祝寿话儿,福寿吉利长命百岁不嫌多,反之,不吉不利人人见忌。一个祝寿宴席的祝寿辞令,从“寿高彭祖”开门迎喜,怎么会闹出“该死了”的歪语收场呢?《笑得好》笑点:祝寿歪语。
  • 有一个奶妈帮人抚养小婴孩。不管怎么摇、怎么哄,那小婴孩就是啼哭不肯安睡。奶妈无奈极了,突然,她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幕,便喊了老爷官人……
  • 有个富翁在宴客中不期然放了一屁。二个坐在一旁的宾客,马上奉承起富翁的“香屁”来。两人是怎样拍马屁的呢?一听说“放屁不臭,死期不远”,两人又怎样“拍马屁”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