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风独帜的台静农先生

作者:周苓
font print 人气: 1530
【字号】    
   标签: tags: ,
行书成扇—南田飞龙曲(上为正面、下为背面)。(陈井星先生收藏)

书法是充满韵律感的艺术。抑扬顿挫的线条,加上疏密浓淡的变化,使观者在流览时体验到连串张力造成的视觉快感。同时书法也是材料最单纯的艺术﹕一支笔,少许墨,却能挥舞出生命的脉动仰息,凝炼成不朽的意志和风骨。试想还有什么艺术能以如此简朴的素材,而达到如此高深的精神境界?古人说:“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事实上,书法艺术的境界所在,不在于笔墨技巧,而在笔墨所透露出的人生历练与品格涵养。

献身文学的书法家

1936年的台静农先生。(国立历史博物馆提供)

台静农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史家;他的一生几乎横跨二十世纪,目睹旧中国的变迁,西潮东渐,经历了革命、五四学运、抗日战争,最后落脚于台湾。然而不论时局如何变迁,台先生坚守学术岗位,一生治学,文学、书画、经史,卓然为一代大师。书法对他而言;原是自修的功课,也是抒怀解郁的良方。由于时局所限,才思抱负未能尽情发挥;曾在自序中提及﹕“战后台北,教学读书之余,每感郁结,意不能静,惟时弄毫墨以自排遣,但不愿人知”。退休后潜心书艺,成了晚年最大成就。七十岁之前作品甚为少见,八十岁前后的台静农才展现出刚劲挺拔的自我风格。

1902年台先生出生于安徽霍邱;本名傅严,后改名静农,字伯简,晚号静者。幼年时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后阅读了严复的西学著作而萌发改革的思想。中学时台静农与同学合办《新淮潮》杂志以响应五四运动,结果造成学潮而离校。后来进入北大,结识了董作宾、常惠、庄尚严等。离开了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后,便开始了中文系的教学生涯。早年的治学重心在小说创作、研究评论、散文和整理编辑民歌集。

读书写字结缘一生

隶书—临《石门颂》(陈井星先生收藏)

台先生对书法的爱好来自于父亲的影响。北京求学时期,由于热衷西方新思潮,使他一度认为书法是“玩物丧志”而中断了书艺,直到抗战迁居四川白沙时,台静农才重拾笔翰,且先后受益于沈尹默、陈独秀、胡小石等名家,也窥见了明代倪元璐的书法之美,对他以后的书风有着重大影响。

幼年时期的台静农以颜体《麻姑仙坛记》作为楷书的最初范本,中年后的楷书喜习魏碑,或雄健茂密,或古拙质朴等,均属于隶书转化为楷书的过渡型书体。台静农认为书法艺术源于丰富的汉字造形,因为汉字的起源来自图象,美感与生俱来;因此书法与绘画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二者可以互相资取,所以台静农也不乏清新的画作传世。

一般认为,台静农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可观,数量多且成就高。但篆书、草书和楷书也都各有特色。

书风独特记录心境

台静农的篆书多为笔画方折硬瘦、大小参差的铭文;或是质朴率真,近于石刻古隶。台先生谦称自己不懂六书,即使喜好两周的大篆和秦代小篆,也不敢轻易临摹,可见其严谨的态度。他临写的特点是用自己熟悉的笔姿与体势,变化传统篆书的线条与结构,产生新笔意。

隶书四言联—集《石门颂》字。(台益公先生收藏)

隶书方面,台先生早年从规矩的《华山碑》和笔法灵动的邓石如墨迹入手,在四川时期对汉简作过研究和临摹,同时也受到书家胡小石方笔隶书的影响。来台之后对《石门颂》最下苦功;此外也特别留意清代何绍基的笔法。晚年的大字隶书,用笔抖动却流畅自然。

行书—《寒食帖》(庄松辉先生收藏)

行书是台静农书法成就中最高的一项。台先生早年学过颜真卿,在四川接触了倪元璐的书法之后,自此行书的笔势便受其影响。由于倪元璐为人刚烈,书法刚劲挺拔,雄健浑厚。台静农也推崇学习另一位学习倪元璐的书家沈曾植;只是台先生书风更倾向于遒劲之美。晚年行书虽然还有倪书的意趣,但在用笔和章法上已脱换为台静农自己的书风。

台静农虽然取法于古人甚多,临摹范围甚广,但临摹往往只是参考其架构,而运用笔法仍然是个人风格,真所谓“幅幅古人,亦幅幅自家”。他也认为学古创今是很重要的,必须认清书法史的发展脉络,善用传统创作为养分,才能为时代创造出新的书法风貌。◇#

责任编辑:芬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老的华夏文化是半神文化,由神派黄帝来主掌人间。 也许为了点缀他的威严,也许被赋予传播文化、智慧种子的天命,于是,大臣史皇在黄帝衣冠上点缀彩色花纹,开创五彩之绘。 而另一位大臣仓颉,从天地山川鸟兽获得灵感,造出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 二千年前汉宫后宫嫔妃过怎样的生活?让五百年前的仇英来引领你进入汉宫春晓……仇英初学画就得到文徵明父子的赞赏,因此,仇英与文人们、收藏家互动频繁,得以临摹唐宋名画。
  • 对道家与儒家而言,山水之间有着无尽的智慧。孔子曾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传统艺术领域,自绘画至陶瓷都不乏山水的千姿百态。其中,几十件柔翰墨彩的佳构,目前正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溪山无尽——中国山水画传统”的第三期展览中精彩呈现。
  • 在艺术史界,法国画家居斯塔夫·让·雅凯(1846—1909)被视为古典主义大师威廉·布格罗最出色的学生之一。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他被公开拍卖的画作约有200件。令人惊讶的是,世人对这位既高产又有造诣的艺术家却知之甚少。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 斯皮诺拉对敌军的武艺充满敬佩,遂允许荷兰军队如阅兵游行一般地撤出布雷达——他们手持武器,鼓声震天,旗帜飘扬;他也严禁部下对败军幸灾乐祸。当尤斯蒂努斯以传统方式向他走来示降时,斯皮诺拉下马与他平等相见。两人一见面,斯皮诺拉便对这位荷兰指挥官及其部队大加赞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