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中国书法震撼日本书画家之后

作者:允嘉徽
龙门二十品之一的《比丘尼慈香慧政造窟碑记》(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83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离日本东京上野很近有个莺谷站,那里幽静的小路上有栋二层楼洋房,带着上世纪的建筑风格,雅致而不惹眼的房舍,却藏着价值连城又连城的宝物。这里是东京都台东区立“书道图书馆”所在地,座落在早年东京的中心地带。说起“书道博物馆”渊源流长,和中华文化有着紧密的相系。

大约二十年前一度来过这里,一个转身,就是一个二十年!这趟再一探中华文物的无价之宝,冲积的记忆再度被刷新,悠久的时光长河中,汉字历史的轨迹更加真实凸显。

书道博物馆有本馆和新馆。新馆是中村不折纪念馆,典藏、展出创馆的日本书法家中村不折先生的艺术作品,本馆的展品是中村不折半生40年独力搜集来的贵重书法文物。中村不折先生收藏了不少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宝,使得“书道图书馆”成了日本研究中国及日本书法史的重镇之一,到今日还定期与东京博物馆联手办书法展。

中村不折生于日本,足迹则遍及欧亚,一生跨度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烽烟战火的时代。他幼年时虽然家境不好,但学过中国典籍和南画。21岁开始拜师学习水彩画,后来也习油画。这逆境的岁月中,贫与病是他的长伴。35岁时画作获奖而得以留学巴黎成为写实主义的西洋画家。

公元1895年,30岁的他在“日本新闻社”担任记者时,随好友正冈子规(日本近代文学家)当了从军记者,半年间走过中国大陆和韩国许多地方。在中国他第一次见到“《龙门二十品》[1] 、“淳化阁帖”等等中国书法碑帖拓本,他那艺术家的心灵深深被触动。这一趟经历成了他日后深入研究日本书道史起源──中国书法史的契机。

“龙门二十品”之一:《一弗造像》题记。(公有领域)

是怎样的一场命运的巧妙邂逅呀!当他进一步去发掘汉字书法之美时,发现汉字在不同时期的文物上隽刻出独特的风貌,记录了文明的蜕变史。从那以后,中村不折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的书法创作吸收了北碑书法的要素,他又融合艺术创作与中日书法史的研究于一炉。这个决心让他戮力搜集历史中重要的汉字文物作为创作与研究的对象,一生中深耕40年建立了丰富的收藏。

从他50岁时,就在自家住宅内设置简单陈列室,后来改设展览室;57岁时,在现址扩大成立书道博物馆,对外公开展示、分享、交流,积极促进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历史的研究。中村不折用自己的书法、绘画创作所得来开设博物馆,以及支持博物馆的开销,他竭尽所能将这些载记汉字文明的文物与大众分享。在关东大地震中,中村的住宅安然无损,在东京大空袭时,中村家的住宅和库藏遭焚,而住宅一边的博物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竟然安然无恙,想必是老天的眷顾与庇护吧!

初次看了中村不折的藏品后,受到强烈的震撼。跨越三千年见证历史的中国书法文物、难得一见的中华文明古宝,活生生特立眼前,只隔着伸手可及的距离。那些书本上的历史传说都在宝藏品上活过来了,在历史长河中给人蓦然回首的惊艳。

日本的文字源自古中国,经过了千百年,近代日本艺术家中村不折透过书道博物馆在日本书道和中国书法史之间搭起了桥,让人亲近丰富的中华文明及其涵化日本文明的影响。

******

日本画家、书法家中村不折(1868—1943年)。(公有领域)

中村不折去世后,后代把博物馆和中村不折毕生庞大收藏捐赠给东京台东区,其中包含不少“国宝”级和“重要文化财”的藏品。一般大众何其有幸,花个五百圆日币,就可以走入历史的时光隧道,一亲汉字文明绽放的风采。

虽然这里的收藏品多是媲美故宫、媲美东京博物馆的藏品,然而旧馆一、二楼几个展览室觑静无声,观客悠游自在穿梭于上古到近代之间的时空。殷商的甲骨,商、周的青铜器、玉器,汉代的石刻、瓦当、墓石画,南北朝的三体石经残片、造像碑碣、记事陶瓶,唐代的彩俑,历代的镜鉴、经卷文书、文房之宝……一个个展现彼时承载汉字历史的璀璨岁月。偶而出现几个参观的人,间有几个来自藏品原乡的,谈着藏品价值多少、几个亿呀等等的话儿……很快地来了又走,把安静又留给我和几千年的岁月对话。

*******

这位画家、书法家珍重文明历史,珍惜记载文明历史的文物。然而他爱人甚于爱古物“连城”的价值。中村不折留下的书道博物馆,无私遗爱披及人类子子孙孙,实为“子子孙孙永世用享”这一青铜器铭文作了注解。人类的遗迹只有以无私铸器,才能不受岁月侵蚀、不在岁月中湮没!

注释[1]  《龙门二十品》是从龙门石窟中3,600余品的造像题记、碑刻中精选出来的书法精品,因为都是造于北魏时期,所以也称为魏碑或北碑精品。(参见:《震撼日本画家的北碑书法 龙门二十品》@#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 “六代乐舞”之首,就是黄帝的《云门大卷》。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军队也称为“云师”。 云门即是天门,世上人都来自天上,《云门大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 在商纣王时代,殷商朝廷和各诸侯国都设有禁狱,只西岐才有画地为牢的事出现。这是因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圣人,他通晓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设置本质是为了规范人心。
  • 《论语》中,退隐的贤人不少,如“楚狂接舆”,如“长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仪封人对孔子完全认同,知道孔子的历史使命所在,可以说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