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官网- 线上博彩全攻略

土地神为何怕一个少年郎

整理:宋宝蓝
杨复,天资聪敏,很有才学。考中进士,出入仕途。杨复累次升迁,最后官至大理寺少卿。图为清画院《十二月令图‧一月》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301
【字号】    
   标签: tags: , ,

明朝时期,长兴县(今浙江湖州)有一个书生叫杨复,天资聪敏,很有才学。

有一回,杨复和很多学子到关外迎接提学。在明朝,提学主管教育事务,负责巡视所辖省区府、州、县学的教育情况,并选拔青少年才俊进入太学。由于时间还早,提学还没有到,杨复就到附近的土地庙等候。

杨复在庙里看到了“杯珓”(杯珓是在神明前占卜的器具,通常用木片、竹片等材质作成蚌壳形状,分为阴面和阳面。占卜时,将其抛掷在地上,观察杯珓所示的阴阳面,以此占卜吉凶。),就以戏谑的心态拿起杯珓,向神像祈求:“提学就要到了,请赐我一个好兆头吧!”

说着,杨复就开始投掷杯珓。不料,他一下子将杯珓扔到了房梁上。杨复仰头看着高高的房梁,望而兴叹,这怎么拿下来呢!杨复就在神像的背上用白土写了几个字:“发配到武陵驿站充当驿卒。”

土地公庙内供桌与神像。(寺人孟子/Wikimedia Commons)

当天晚上,提学做了一梦。土地神向他托梦说道:“您所管辖下的一个士子,在我的背上写字。现在我将要被发配到驿站充当马夫。希望您能为我说句话,免除这一遭遇。”

次日一早,提学召集所有学子,责问他们是谁在土地神像上写字了?令他们赶紧忏悔改过,向土地神明请罪,同时斥令他们洗掉字迹。这时杨复很惭愧地出来认错。

这天夜里,提学又梦到土地,这次是来向他道谢的。梦中,提学问他:“杨复只不过是一个少年,您是土地神,为什么会这么怕他呢?”

土地神说:“因为此人日后会成为大理寺少卿啊!”大理寺,古代官署,相当于现代最高法院,掌管审理刑狱案。大理寺的长官称为“卿”,少卿就是副长官。

后来杨复考中进士,出入仕途。杨复累次升迁,最后官至大理寺少卿,但是他到大理寺任职不久,就辞官回家了。

奇特的是,杨复还没有回到家,就先跟所有的亲朋好友一一告别,说:“我到某天就要去世了!”

到了杨复所说的那一天,杨复端坐着溘然离世。@*

古时有一种占卜的器具,称为杯珓,可用木片、竹片等材质作成蚌壳形状。(Prattflora/Wikimedia Commons)

出自《庚巳编》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时,有个叫蔡荣的木匠,从小到大很信神,天天礼敬祭祀土地神。后来,在蔡荣阳寿将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土地神帮助了他化解了……
  • 洞庭湖,因洞庭山而名。据《湘妃庙记略》记载,洞庭原本是神仙的洞府之一,以洞庭为庭,所以称为洞庭。后来因为洪水滔天,洞庭山周围形成一座巨大的天然湖,因山而名,称为洞庭湖。
  • 《夷坚志》记载金朝时,,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发生严重旱灾。也有一位龙君舍身降雨,不仅解除了旱情,最终也得以超脱,成为菩萨的一员龙众。
  • 道士一听,哈哈大笑,同时,提起笔来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当酒卖,还道猪无糟!”只见道士掸掸袖子,就走人了。
  • 巧的是,公子摔下马时,正好碰上老和尚灵魂。这番灵肉合一后,世家公子便慢慢地苏醒过来。
  • 十年间不经科举,方观承从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纪元)
    在祖父、父亲被贬谪到黑龙江时,方观承还只是个少年,但他与兄长每年轮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亲,徒步往返万里。有一年,他辗转先去了浙江宁波,打算找一个富裕的亲戚借点钱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师父给的盘缠,准备离去时,道士提醒他说,“你回去以后,要好好的修身养性,否则这套本事就不灵了。”
  • 杨延昭传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清玉/大纪元)
    在玉皇殿主阵失利后,王兰英、杨延昭及穆桂英率领将士一度攻下玉女、铜光等数十阵,并成功让黑水、西夏国军士倒戈投向宋营,然而此时辽国萧太后前来亲自坐镇,辽军士气大增,宋辽双方互有胜负,战况陷入胶着状态长达数月之久,宋军诸将士苦思对策,始终难有进展。
  • 等大伙儿进入内室,只见壁间挂了一幅赵子昂所绘之马,内有一匹,毛色与丢失的马儿非常相似,马尾巴处被香头的火炷所烧。此时崔生方始悟到,那马,原来是东邻家的画中之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觉呢。
  • 古籍曾记载一位高人。此人常常与虎为伴。我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虎是危险的动物,这位古人为什么会与虎为伴呢?他又是如何驯服猛虎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颗善心,在处理问题上动善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