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二十八宿”是古老的中国占卜星座?

作者:荏淑一

上古的中国人“谈天”,说“二十八宿”为日月舍,个人的命运也在其中。(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843
【字号】    
   标签: tags:

西洋占星术中以“黄道十二宫(即十二星座)”和日月星辰的对应关系,占卜人的个性、情性、生命特征以及可能的遭遇;在中国文化中除了八字推命之外,有没有类似的星座占卜术呢?

公元17世纪的占星术星座图以图象表示十二星座。(维基百科)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星宿”)。古人秋分祭月,同时伴随祭祀木、火、土、金、水五星和“二十八宿”星辰。(*见明代《太常续考》)

天垂象见吉凶  圣人观察“二十八宿”

听过用“二十八宿”来“算命”吗?中国古代的天文星象学就用它。《易》经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中国历朝历代早就用它来观察“国运”,并且朝廷中都设有星象官和办公署,如钦天监、司天监、司天台、太史令、太史局、太史院……等等,都是和观察星象有关的官职称。观察“二十八宿”和日月星辰的对应关系,能对应“国运”,当然,也能用在个人身上。

司天监工作之北京古观象台上仪器陈设之白描画(公有领域)

从基本概念来说,因为“二十八宿”有二十八群星,而西方的占星术只有十二宫,所以可以测得更细致。“二十八宿”的特质也会应现在当天出生之人的属性上。只是“二十八宿”占星术用在个人身上比较少见,因为中华文化中还有更个人化的八字推命法。

“二十八宿”是什么?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象学的主要场域,分布在“白道”和“黄道”上。一个宿不是一颗星,而是一群星体。已知的至少含有182个星体和附近的辅星。1987年,中国大陆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发现的一座西汉晚期古墓的壁画,就有“二十八宿”的天文星象图。

浑天仪展示围绕地球的天体轨迹。有刻度的金属圈代表天体的赤道、黄道、子午圈等。图为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的巨型青铜浑天仪。(法新社)

“二十八宿”在哪里?

先来找出“二十八宿”的位置。虽然浩瀚星宇无穷无际,然而人类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天空中的“二十八宿”,它们分布在月亮运行路线“白道”、以及太阳视运动经过的“黄道”范围。上古的中国人“谈天”,说“二十八宿”为日月舍。(《论衡‧谈天》),就是说日、月运行经过的天空背景就是“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对应的意义为何?

古人观察到“月躔‘二十八宿’”(《吕氏春秋‧圜道》),就是月亮运行一周行过“二十八宿”,正好是一周期。那是多久啊?答案是“一个月”。“月躔‘二十八宿’”也就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仔细观察,月的公转每天约经过一个星宿。因此,用“二十八宿”的特性以对应当夜日出生人的性情、才器和生命特征,这就是道教中所说的“二十八宿”占卜术了。

“二十八宿”是哪些?

古人将“二十八宿”分成四象--东北西南四方位,各以四兽命名,每一象包含七个宿:

“二十八星”的四象分域图。(Mysid/Wikimedia Commons)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观察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经过“二十八宿”的天象,发现了对应于人间的现象,并且累积出一套预测吉凶的征象与判断方法,旨在让人能够懂得顺应天道,以趋吉避凶、安渡变化。

现代人竟然将中国的天象学说成是“迷信”,那是否定历史的说法。如果深入对“二十八宿”的天象内涵和对应的历史事件去探涉,就会发现其惊人的科学高度。

华夏文明中的天象学,以“二十八宿”搭配着日、月和五星之木、火、土、金、水星所落的位置和相互间的角度,传递了人间万象的许多讯息。至于说个人的命运,怎能自外于天运呢?当然也在其中。@*#(~本系列【中华文化300问】待续~)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晋代潘安美男子潘安有一天赫然见到自己头上长了白发,他形容自己长出白头发,成了古人说长白发的典故来源,“二毛”也成了他当下的年纪的代名词,那么“二毛”是几岁的代称呢?
  • 中秋节近了,桂树、桂枝的光环代代传承,在中华文化中留下了典故:东堂桂、东堂桂树,“折桂”也和八月中秋月中桂树相连结:攀蟾折桂、蟾宫折桂……。“折桂”好事近……
  •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历史上到底有多久了?嫦娥原本就叫嫦娥吗?从历代书籍留下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夏代《连山》、商代《归藏》都提到这个奔月的故事,但主角的名字不相同……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