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8年10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方金媛台湾高雄报导)寿山自古就有许多名称,打狗山、柴山、打鼓山、鼓山、埋金山、麒麟山等,每个名称后面都有丰富的人文意涵。寿山是高雄都市发展重要的一环,也是高雄著名的地标,但少有人知道它的前身是早在1908年筹设的打狗公园,深具都市计划的指标意义。

由高师大教授李文环与成大历史系博士生蔡佩蓉历时2年半共同著作的《打狗公园野望》,10月5日新书发表,会中作者带着读者藉由文字穿越历史,一同探索高雄打狗山的前世与今生。
李文环表示,打狗公园于1908年的都市计划中确定,同时开始造林、景观改善工程,是当时高雄市境内最早的公园,也翻转了长久以来打狗山以采石伐木为主的开发文化。1920年,打狗更名高雄,打狗山改称高雄山。1923年,裕仁皇太子行启高雄,高雄山再更名寿山。自日治末期至戒严时期,寿山长期虽被纳入军事管制,寿山公园依然发挥都市安全阀的作用,为寿山保有自然和人文的双重遗产,也成为今日“文化寿山”的楔子。
李文环说,传统文人以人看山,山是被看的景致,再投射出人的情怀。希望透过《打狗公园野望》,带领读者感受山也能涵养一个人胸志。山中有自然生态和代表性的人文地景,透过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情境,让人发挥更多想像,对人生有更多规划,而不只是望山吟叹。
新书导读后,李文环也带领民众走踏“打狗公园最初期的规划范围”,途经南禅寺讲述千光路的历史,并到净水池、大碉堡、量水器室、高雄花坛遗址、西国第一番碑等景点。
发表会现场并规划“秋日哈玛星的舌尖散步”,汇集了哈玛星近20种巷弄文化美食,让民众丰富了打狗人文历史的认识,也饱足了舌尖的怀旧之旅。◇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