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赖债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气: 432
【字号】    
   标签: tags: , ,

欠债的不少,欠债缓债的说辞也不少,三百年前欠债不想还债的说法、作法,说得通还是行不通?这里有两例,各藏尖、诈。

不想还债的譬喻

有一个人新年出门,偶然遇空中飞鸟遗粪在他的帽子上。他以为不吉祥,想要求神谢解,因而向屠户赊了一猪头。用过之后,屠户屡讨不还。

有一日,屠夫当街遇上他了,就说:“不见你多日了,该还的猪头银子,也不可再迟了。”

欠债人答说:“迟是迟了,只是我有一譬喻对你说:就譬如这头猪不曾生头,你也来向我要银子吗?”

屠夫说:“乱说!哪有猪没头的。”

欠债人接着说:“既然此说不通,还有一说:就譬如去年我已经还了银子,你用过也没有了。”

屠夫说:“一发乱说,若去年讨得来用,又省下我别的银子了。”

欠债人低头深吟:“此说又不通,我索性对你说了罢:譬如这堆鸟粪撒在你的头上,你自己难道不用猪头禳灾解祸,哪里还有银子留到如今呢?”

不借钱 好没良心

有一个人借银六两,每月五分起息,年终该还利息三两六钱,不能还。这人就要求找四钱,换十两的欠帖(借款契约)。出借的主人允许了。

次年本金十两加上利息六两,又不能还。这人又要求找他四两,然后改二十两欠帖,主人又允许了。

到了第三年本金二十两,利息十二两,共该还三十二两,还是不能还。这人要求找八两,换四十两借契。

这回主人迟疑不发。这债户发怒说:“好没良心,我的本利,那一年不清楚你的,你还不快活呢?”

*度世金针《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
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在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似曾相识,惟今天的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兄弟合买一双靴子之后,哥哥夜里睡不着觉、不睡觉了。到底是怎么回事?……笑得好起死回生~~
  • 出家不修心、修口,仅仅是走形式,徒劳无益……三百年前的毒笑话,道出世道的堕落面何如呢?
  • 笑得好起死回生讽刺吝啬至极的富翁,为何他不用仆人?为何喝西北风的仆人还不够好?看三百年前的富翁怎样算计的……
  • 有一座庙,庙中雕塑一太上老君像在左边,一佛像在右边。一日同时来了和尚和道士,看两人怎么搬弄老君和佛?这笑话寓意讽刺世人……
  • 常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说法,这两则笑话都以“医”为象,如何讽刺推诿不任事的?笑里藏泪。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