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有钱哑子也说话

作者:允嘉徽

台湾高雄位于左营城峰路上的莲池潭,被列为凤山旧城八景之一。(余钢/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23
【字号】    
   标签: tags: ,

哑子说话

有一叫化子,假装哑子,在街市上化钱。他常以手指木碗,又指自嘴发出“哑哑”的声音。

有一天,叫化子拿二文钱买酒吃尽,他又向酒家说:“再添些酒与我。”

酒家问他:“你每次来,都不会说话,今日因何说起话来了呢?”

叫化子回答:“以前无钱,叫我如何说得话?今日有了两个钱,自然会说了。”

石老*评语::“而今纯是钱说话,哪里有个人说话。”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从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相似,惟今天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个奶妈帮人抚养小婴孩。不管怎么摇、怎么哄,那小婴孩就是啼哭不肯安睡。奶妈无奈极了,突然,她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幕,便喊了老爷官人……
  • 有个富翁在宴客中不期然放了一屁。二个坐在一旁的宾客,马上奉承起富翁的“香屁”来。两人是怎样拍马屁的呢?一听说“放屁不臭,死期不远”,两人又怎样“拍马屁”呢?
  • 有个常遭受不肖子殴打的父亲,总抱着孙子不离手,爱护有加。邻人看到了,心生尊崇。有一天邻人忍不住问道,令郎这样对待您,而您还是这么爱护他的孩子……
  • 世有虚语,未有不被人识破的,奈何自悟难!来看看这个吹牛说遇到巨蛇的人怎样自己拆自己的台。
  • 古云:讨便宜即是吃亏的后门。”许多失便宜事,都是从贪便宜开始发生的。有个人老想占人便宜,一天他出言戏弄邻人,结果反而被狠狠将了一军……
  • 两个异乡人在某地相遇而不忘比高下。一个吹说家乡有至宝可容得千余人在里面洗澡;一个吹说家乡有通天竹顶天立地……。到底哪个吹牛吹胜了?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