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很幸福了
*晨起泡杯茶展开新的一天,在心爱的书桌前专注写作
*费时的家事交给机器,珍贵的时间用于创作或享受生活
*人生苦短,所剩无几的时间
*更应该要花费在美好的人、事、物上
油炸食物时,滋滋作响的声音,总是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常在我家餐桌登场的天妇罗和炸蔬菜,正是我和外子的最爱,也因此长久以来,我都因为处理炸油很麻烦,而感到十分苦恼。
我曾经试着用储油罐保存还能重复使用的油,然而从锅子里把油倒进储油罐时,总是会不小心溅出来,即使只有一点点,也会弄得油罐表面黏黏腻腻的,让我一直都很困扰,结果不知不觉执著于找出这个问题的解方。
为了追求舒适的生活,必须对生活中的“不便”与“不快”很敏锐。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只要稍微感觉到“不太好用”或是有什么不喜欢的点时,我都会格外注意。
我不喜欢因为“这东西就是这样啊~”就妥协,勉强自己不断忍耐这些微小的烦躁,而会彻底找出最佳解方。
炸油的问题,几年前我终于找到解决方案。
那就是“放弃储油罐”。灵感来自一只附盖铁锅。当初我买下这只铁锅是为了煮饭,但是它煮起饭来的效果,就是比不上文化锅。
看着一时派不上用场的铁锅,我突然灵机一动────铁锅的材质不但耐得住油炸的高温,深度和大小也都刚刚好,不就最适合用来炸东西吗?
“而且炸完之后,说不定还能连锅带油收起来?”
炸完东西后,等到温度冷却下来,便盖上锅盖整锅收起来。不再因为油倒来倒去而弄脏台面,更不需要为了保养铁锅而另外上油,真是个一石二鸟的好方法。锅子里的油,炸过几次蔬菜天妇罗后,拿来炸肉,最后再用不穿的卫生衣,把废油吸光光后直接丢弃。自从解决了这个油炸料理的唯一困扰之后,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想炸什么就炸什么,端上餐桌的菜色也变多了。
只要坚持“轻松”,就会对压力变得很敏锐,我相信这就是提升生活品质很重要的关键。
*维修之后,用到最后一刻的幸福用物术
喜欢之物,就希望能长长久久一直用下去。
因此东西坏了,我总是会尽量修理,好继续使用。购入之前也一定会确认“要是坏了能否修理”。
这是个什么东西都能便宜买到的时代,“坏了就马上丢掉,赶快买个新的来取代就好”的想法,似乎才是现在的主流。
但是我不是很想这么做,我认为,常常汰旧换新的生活,最是贫瘠。
一位三十几岁的朋友说:“家里的东西堆积如山,最近才发现真正想珍惜一辈子的,其实没几样。”
原本,人们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加丰富,而使用各式各样的物品。我自己也是过了三十岁,才开始想要和物品长久相处下去。
其实,维修很花钱,有时候甚至会超越物品本身的金额。单纯从价格来看,自然是汰旧换新比较划算。但是我所珍惜的是,我和物品一起度过的“时光”。
无论是裂开、破洞或是不再运转,接受损坏的事实,送修之后耐心等待,然后把它接回家,继续一起生活。累积爱用与反复维修的历史,生活用品就会从单纯的“物品”晋升为“伙伴”,成为陪伴你走到人生尽头的独特存在。
例如,陪我一起散步的勃肯鞋,正是如此。这双鞋来自惜物的德国,蕴含当地的文化与工艺技术。
我非常喜欢勃肯鞋越穿越合脚的感觉。现在脚下的这双,已经送修过好几次,持续穿了将近十年。穿得越久,越觉得鞋子服贴,我觉得这是一双可以花时间,让它成为身体一部分的好鞋。
衣物也可以透过修补来延续生命。我有一件心爱的“minä perhonen”针织外套,又轻又薄,触感非常舒适,每到夏季几乎天天都会穿着它,终于有一天袖口部位裂了一个洞。我毫不犹豫,马上送修。等了三个月之后,终于修好,最近才回到家。
“欢迎回家,今后还请多多指教。”
迎接心爱的衣服回家,手臂再次通过袖子的那一瞬间,真的好幸福。
餐具也是一样。对于现在家中我最喜欢的餐具,就要用比较特别的方法修理。
我在京都的骨董店看到这个大小约莫双手可捧起的盘子,便对它一见钟情。听说是韩国李朝时代的骨董。由于盘缘已经有了缺口,所以只要二千日圆。
我买回家之后,马上拜托金缮的职人把破损的部分修补起来。虽然花时间又花钱,但是回到家的餐具散发着高贵不凡的气息,看了令我不禁挺直背脊,正襟危坐。因为这只餐具,我再次感受到自己继承了悠长的历史,必须负起传承给下一代的重责大任。
我和“物品”。一对一的关系交织出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故事,所以愈是珍爱它们。这样说虽然很奇怪,不过我几乎是从购买的当下,就开始期待什么时候送修了。
四十岁之后,生活变得比以前都还要愉快,原因就是随着年龄增长,长年的“爱用品”也增加了。它们应该都会和我继续走下去,陪伴我度过余生吧!
活得越久,越是明白自己不需要什么,取而代之的是爱用品逐渐增加。今后我也想继续珍惜这样的生活态度。◇
——节录自《这样就很幸福了》/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