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8年01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曾晏均台湾报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田,深埋着一个梦想,一颗播撒善念的种子;期待筑梦的花朵盛开时候,世界将变得更美好!国小退休教师吴松贺心目中的梦想,是希望透过“落叶的家”情境教育潜移默化,引导学子们关怀环境生态,学到对生命的尊重。
风起的刹那,树叶飘然落地,一场绿叶生命的旅途到达终点,随着风吹重回大地的怀抱。“落叶集中归回尘土,让其自然循环再造万物生生不息。”长期营造生态化校园并成立“落叶的家”的吴松贺,目前正在积极实践心中那份坚持已久的梦想。
在各学校、公园的落叶常被视为垃圾,人们将其扫一扫、装进垃圾袋送进焚化炉的做法,看在退休教师吴松贺的眼中,觉得既浪费资源又违背自然、不环保,因为落叶经过堆肥处理可以变成有机肥,成为植物营养的补给站。于是他兴起了推广“落叶的家”理念,让落叶有尊严的回家,多年来已有26个学校和公园邀请他筹划、教导,让落叶回归尘土,环境变得清洁干净,俨然变身为校园生态教学区。




吴松贺说,落葉是自然资源,可以利用菱形铁网当围篱、粗钢筋当支柱,将落叶圈围在特定区域内,每天有专人负责浇水、踩踏,并从落叶堆中挑出垃圾及树枝等杂物;隔一些日子,再用铁耙子把落叶堆底部的腐植土翻搅,覆盖在新的落叶上,以加速新叶腐烂。
等到落叶变成腐植土后,就是天然肥沃的有机肥,社区民众可以带回去种菜、植盆栽。而“落叶的家”也提供一些生物所需的食物,例如腐植土慢慢会寄生锹形虫、独角仙等的幼虫,吸引蜗牛或蚯蚓等多样化的生物栖息,营造出充满盎然生机的学校生态观察区。
一般人可能质疑,落叶垃圾堆积恐怕引发脏乱、蚊蝇盘据。吴松贺解释,落叶的家里面只有落叶或草渣,连树枝、树干、厨余、果皮等垃圾都要剔除,才不会有积水、腐臭、蚊绳等脏乱问题。


落叶回归尘土 一场生命的觉醒
吴松贺推广生态化校园,从教职退休后,仍四处到各校园成立“落叶的家”,当起了“太阳系落叶军团总司令”。放眼整个地球的环境保护,他一脸认真地说,不仅仅只有台湾需要成立“落叶的家”,相信连欧美、中国也都需要宣导,因为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性议题。
也许是教师出身,文人风骨带着淡泊、自信,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吴松贺,为了实践心中那份“做一个有智慧的生活艺术家”的理想,在大武山下打造一座“如是居”自然生态园区,于是原本荒芜之地有了绿色步道与奇花异草,倘佯其中,彷若置身世外桃园,享受农村生活氛围之余,也开放给学子野外生活体验。

自许为环境与生命教育推手,吴松贺选择了一条不被看好的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如此坚持?他回说:“是心灵的觉醒吧!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一路上,他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自发朝着目标前进。
生活总在经历不断淬炼、遭遇挫折、痛苦、冲突后,才能学到面对人生困境的智慧,吴松贺花了14年的时间四处去寻找人生的真谛,走过了对人生的迷茫,推广成立“落叶的家”获得许多学校、社区响应,因此也常受邀到各级学校演讲,宣导生命教育及环境教育。
“落叶的家是个表征,实际上跟安养院的概念是一样的。”他说,让落叶有尊严地回家,不要把它当垃圾看待!若把树叶拟人化,它完成了行光合作用的阶段性任务后,随着季节替换风吹落地,等待腐烂回归尘土。而“人”何尝不是如此!
吴松贺认为,人的一生含辛茹苦养儿育女,历经生、老、病、苦,在“生有所养,老有所终”的信念下,期望从“落叶的家”为起点,延伸至生命教育议题,教导孩子善待长辈,给老人们一个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中国儒家哲学以宇宙为生命洪流,认为万物皆有生命,而且彼此间互相连系。吴松贺语重心长地说:“但是人类如果没有觉醒就没有智慧,会互相争斗、互相为难,甚至愤而杀人。”对于现今的一切社会乱象,道德沦丧败坏,就是人心没有觉醒的具体表现。他体悟,唯有生命灵性的觉醒,摒弃小我(私我),才不会被心中的牛魔王操控,才会懂得“利他”为别人着想。
然而利他的行为,是一种甘于舍弃的豁达,吴松贺以海洋来比喻,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大我”形象,“就像海水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激起了很多的浪花,那浪花代表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当浪花撞击岩石,就如同短暂的生命走到尽头后,变成泡沫又回归海洋,就这样生生不息。”

从环境教育到探讨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吴松贺期望能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以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来改变看待世界的视角,观念一转对于人生将会有不同的体悟。
“像我推落叶的家一样,树叶年轻的时候是绿色的叶子,意气风发,老了凋谢了功成身退以后,人们就把它当垃圾,扫一扫还得用垃圾袋打包让垃圾车载到焚化炉焚烧,其实只要让它回归大地就好了。”吴松贺说:“落叶不是垃圾,是大自然的产物,只有人类制造的污染物才称为垃圾。”
每个人都按着自己的思维去追逐美好生活,吴松贺用独特方式在清除心中的野草,就如落叶的家一样让老有所终,藉由生命教育的推动,盼望可以翻转台湾社会扭曲的价值观与道德日趋败坏的现象。@*#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