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件件不少 独缺龙车凤辇夜里床

作者:允嘉徽

三吨的凤辇神舆。(容乃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03
【字号】    
   标签: tags: , ,

三百年前,当时人的“夸风”就已经很盛行,“风行”所及层面,几几乎层层、面面俱到。富有的显族、读了一些书的秀才少不了显示的;有夸自己的,夸儿子的也很行;活着的人要夸,为死作准备的人也要“盖棺”夸自己。那么,穷人家怎么参一脚?怎么夸?《笑得好》*有收录,看官请看下去。

器物件件不少 只少米少床

有个穷人对众客人自夸说:“我家虽然不怎么富有,然而器物件件不少。”

然后,见他屈指说道:“所缺少的,只是龙车凤辇。饮食样样都有。”

接着,他又屈指说道:“没有的,只是龙心凤肝。”

旁边有他的小孩,愁着眉说道:“夜里床也没得睡,地下铺了些草杆子作地铺,而今天晚饭连一颗米也没有了,还在人面前说天话!”

那人仰头想一想,然后说了:“是极,是极,我也忘了,我家里到底件件都有,所少的不过是龙心凤肝晚饭米、龙车凤辇夜里床。”

是极,是极!转个身,若这样换个身段面对人生,“竹杖芒鞋轻胜马”,真个好豁达!

*《笑得好》作者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过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来看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笑话怎样《笑得好》?表面看笑话,内蕴看世道、看人心,清代医家石成金的本心是让人找回“好心”--善心。以下为现代读者选译《笑得好》,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同时,比一比、较一较今昔,愿天下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点:黑齿妓闭口藏齿说,白齿妓呲口露齿说。
  • 《笑得好》表面是笑话,内蕴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样“笑得好”?将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同时,比一比、较一较今昔,愿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点:剩个穷花子与我混混!
  • 清代有一个人用33个字介绍他的儿子,看看这个笑话,看官们想一想,还有办法把这人称自己儿子的称呼加长吗?人间道上不仅处处夸富显贵的,死到临头还不能罢休“死要名”的也不少,另一则:死要名 寿棺“好题辞”,也是清代浮世绘一例。
  • 有人问“鱼”字如何写?人家立即写下“鱼”给他。那人细看“鱼”字形体,摇着头说道:“头上两只角,肚下四只脚,水里行的鱼,那有角和脚?”
  • 说话取巧,可能弄巧反成拙,出丑了!《笑得好》里有个“活脱”的父亲教儿子“话不要说死”,他日儿子答来人“令尊翁在家么?”怎么个说法?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