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得好起死回生 忘我
许多人都有找东西的经验吧,然而“找不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又会是怎么情况呢?以下这个“我不见了”的毒笑话,带有警醒人的意味。现代社会充满各种陷阱,很容易让人失去“真我”!役于物、执著而犯糊涂的有的是,下面这个笑话用两个角色来暗喻。
我不见了
有个呆傻的衙役押解一个有罪的僧人到都府。这个衙役担心忘记随身带的事物和任务,临行前细加查点了一番,又自己编成二句辞作为提醒:“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一路上步步熟记这二句话。
那僧知道自己碰到了个呆傻的衙役,就用酒灌醉了他搜到了钥匙,且把他的头发剃了,又把自己身上的枷套到衙役身上,然后潜逃而去。
衙役酒醒后,说:“且待我查一查,包裹雨伞,有带到。”摸一摸颈上,说道:“枷,有。”;摸兜里,“文书,也有。”忽然惊觉说道:“嗳呀,和尚不见了。”随即,他自摸到光头,说:“好在和尚还在,可是我却不见了。”
*《笑得好》作者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过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来看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
责任编辑:方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