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素不相识的妻子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气: 704
【字号】    
   标签: tags: ,

以前就听过这个忘事的笑话,原来远在三百年前的笑话集《笑得好》*就有这个笑话了,笑话的寿命真长!这笑话中的主角忘了自己的东西,忘了自己的妻子的情境,好像不可思议。不过现代社会中的老年失智症、阿兹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发生的比例之高不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忘事的忘夫

有一人最忘事了,姑且称他“忘夫”。忘夫走路就忘了停止,睡下就忘了起床。

忘夫的妻子很忧虑,对他说:“听说某处有个艾夫子,人很滑稽又多智,能治愈膏肓之病,你去找他求治好不好?”

忘夫高兴地接受了妻的建议。于是他乘马挟箭上路了。他才出门,没有走多远,忽然内急得很,因而就下马在野地里找个地方解便。他先将箭插在地下,将马系在树上。

解便完毕,忘夫向左边一看,看见自己原先插的箭,大惊呼道:“怕是杀人,怕是杀人!这支飞箭还亏射在地下,如果再近一些,射着了我身子,我的性命就休了,这真是天大之幸啊!”

这时忘夫往右边一看,看见自己原来的马,就大喜说道:“虽然受了虚惊,高兴的是牵得他人遗下的一匹马来,可以给我骑骑。”他引着马缰要旋转身,忽然踏着自己刚才所解出的大粪,顿足大恨道:“是谁出的大便,将我一双好靴子污脏了,真是可惜!”

忘夫忘妻

忘夫于是鞭马反向原路而回。不多久就到了家,却徘徊在自家门外,说道:“此处不知是何人居住的房屋,莫不是艾夫子的住的地方吗?”他的妻子闻声出来见是刚刚出家们没多久的丈夫,知道他又忘了,因而就开骂了。

忘夫慌慌张张不知所措,埋怨道:“大娘子,你与我素不相识,我与你没有任何瓜葛,何苦就出语伤人,岂不是自己找事吗?”

人人是忘夫

玩个游戏,改个笑话结局想一想:如果这忘夫离家后突然消失了踪影,久久未回,原因是在路上真遇不测遭抢劫死掉了,而家中的妻子一直苦苦等待着。忘夫呢马上得以轮回转生,也长得和前生一模样,长大后有天竟转回了前生的住的地方。前世妻子见到离家的人归来,恍如隔世,又喜又怨,一肚子凄苦倾泻而出!这一世的忘夫听了楞楞然地埋怨道:“大娘子,你与我素不相识,我与你没有任何瓜葛,何苦就出语伤人,岂不是自己找事吗?”忘夫这话儿说得真,而原妻那边却是越听越不是味儿……。

常态下几十年的人生,若从宇宙、天体的时空看来,不就是一瞬间吗?转到此生忘了彼生,就是这样的常态,跨越彼生此生的界线,人人都是忘夫!从这个时空转换的大时空来看,能识得生生世世的因果、不蒙昧于自身造下的因果业报的能得几人呢?@*

《笑得好》作者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共二集约二百则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认为人性本善,是因为物欲昏蔽了善性、败坏的风气堕落了人心,沾染成痼疾,医药也难痊。所以他以“笑话”为针砭。他希望听到他的笑话的人,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这就是《笑得好》的人,这一来,“人性之天良顿复,遍地无不好之人”。

石成金在近三百年前已经意识到:世道人心败坏已经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世人了!他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过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来看《笑得好》,犹然是笑话中的奇宝,博君一笑、醒君顿悟。@*#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百岁的老人,别人看他富贵满门、子孙满堂,真是羡煞人了。可是富贵十全的老人却还有桩忧愁事儿,猜猜,他为何攒眉不乐?在百岁寿辰那天……这是选译中国十八世纪,清代石成金的度世笑话集《笑得好》。现代人,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今昔比一比,也能“笑得好”,笑出自省、回复善性吗?
  • 百虫之长“龙”有一天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虫辈中有三个名字的都要治罪。蚯蚓和蛆双双去避难。蛆问蚯蚓:“你怎么有三个名字?”蚯蚓答说:“那识字的叫我为蚯蚓;不识字的叫我为曲蟺;乡下没知识的人,又叫我做寒现;这不就三个名了?”……三百年的毒笑话清代石成金《笑得好》选译,笑得好笑出醒悟、笑回善性。
  • 看笑话怎样《笑得好》?表面看笑话,内蕴看世道、看人心,清代医家石成金的本心是让人找回“好心”--善心。以下为现代读者选译《笑得好》,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同时,比一比、较一较今昔,愿天下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点:黑齿妓闭口藏齿说,白齿妓呲口露齿说。
  • 《笑得好》表面是笑话,内蕴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样“笑得好”?将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同时,比一比、较一较今昔,愿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点:剩个穷花子与我混混!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