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所见不同一“日”多面

作者:允嘉徽

看日出的模样。(戴德蔓/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7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有这样一个游戏,玩法很简单,二人一起聊天,天南地北都可以聊,规则只有一个,就是聊的内容不能提“我”字,一说“我”就是输家。简单吧,找个人玩一玩、试一试,看看有多少人不道出“我”来?真的,“忘我”真的很难喔!难怪修行的人修成的也不那么多。看下面这则三百年前《笑得好》*的笑话,笑人固执我见,让人省思省思。

问“日”

有人问日月的“日”字如何写。人家教他说:“口字长些,中横一画。”
那人用笔依照他教的写成了字,看了半晌,却大喊道:“你太捉弄我了,你就抬头看看天上日头的样子,可是圆圆的模样,从来不曾有一个方日头啊!”
教他的人说:“这个真是日字,没有捉弄你。”
那人再看了字,忽然又大喜说道:“细看这字的样子,分明就像个帽盒一般,这一定是个盒字。”

石老*评曰:“不听好人指教,只凭一己混为,岂不错误。”

返本归真

话说源头,这“日”字本是象形字,后来楷书的书法习惯变成了现在所见的长方形的写法。若以中国文字为例,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有了多少演递?如果只是认识了其中的一个环节就以为是识得了全部,不就是以偏概全了吗?你认识这个环节,他认识那个环节,人人站在自己的高度上各执所见,又怎得认识全貌?人间各执己见的争端,或是以己之见评断人,不无可能都是“偏见”啊!人带的观念、成见真是数不胜数。西方谓发现真理是爱“智”的追寻,东方叫返本归“真”。观念、成见,阻碍了归真之路不可怕吗!

《笑得好》作者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共二集约二百则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认为人性本善,是因为物欲昏蔽了善性、败坏的风气堕落了人心,沾染成痼疾,医药也难痊。所以他以“笑话”为针砭。他希望听到他的笑话的人,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这就是《笑得好》的人,这一来,“人性之天良顿复,遍地无不好之人”。

石成金在近三百年前已经意识到:世道人心败坏已经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世人了!他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过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来看《笑得好》,犹然是笑话中的奇宝,博君一笑、醒君顿悟。@*#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百岁的老人,别人看他富贵满门、子孙满堂,真是羡煞人了。可是富贵十全的老人却还有桩忧愁事儿,猜猜,他为何攒眉不乐?在百岁寿辰那天……这是选译中国十八世纪,清代石成金的度世笑话集《笑得好》。现代人,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今昔比一比,也能“笑得好”,笑出自省、回复善性吗?
  • 百虫之长“龙”有一天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虫辈中有三个名字的都要治罪。蚯蚓和蛆双双去避难。蛆问蚯蚓:“你怎么有三个名字?”蚯蚓答说:“那识字的叫我为蚯蚓;不识字的叫我为曲蟺;乡下没知识的人,又叫我做寒现;这不就三个名了?”……三百年的毒笑话清代石成金《笑得好》选译,笑得好笑出醒悟、笑回善性。
  • 看笑话怎样《笑得好》?表面看笑话,内蕴看世道、看人心,清代医家石成金的本心是让人找回“好心”--善心。以下为现代读者选译《笑得好》,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同时,比一比、较一较今昔,愿天下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点:黑齿妓闭口藏齿说,白齿妓呲口露齿说。
  • 《笑得好》表面是笑话,内蕴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样“笑得好”?将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同时,比一比、较一较今昔,愿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点:剩个穷花子与我混混!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