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捷尔(1908~1973)纽曼(1920~1995)
库贝利克流亡海外之后,曾经由纽曼和雪伊纳短暂地带领捷克爱乐,一直到1950年才由塔利赫的高足安捷尔接任首席。安捷尔实质地让捷克爱乐成为世界知名的乐团,1959年他曾经带领乐团出访澳大利亚、纽西兰、中国、日本和印度巡回演出达三个月之久,1965年和1967年则分别率团到美国和加拿大演出。

安捷尔不但扩大了捷克爱乐演奏的曲目,并且灌录了很多获得大奖的经典录音,例如1947年版的史特拉汶斯基《伊底帕斯王》就荣获法国ACC唱片大奖、1963年版史梅塔纳《我的祖国》也荣获法国唱片大奖等等。安捷尔的指挥特色综合了精准与详尽,能够统合乐曲的完整架构与细微复杂感情,并且以一种浅显易懂的肢体语言让乐团展现出宏观的音响与乐思。
和库贝利克的流亡经验相似,安捷尔在1968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公约组织粗暴地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之后,愤而决定离开祖国。他入籍加拿大并且担任多伦多交响乐团总监,1973年于加拿大终老。
- 纽曼(1920~1995)
纽曼于1968年递补安捷尔的乐团总监职务,1920年他出生于布拉格的音乐世家,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修习Josef Micka的小提琴课程,同时也师从Metod Doležil和Pavel Dědeček学习指挥;随后在1941年组立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史梅塔纳四重奏”,他担任小提琴和中提琴,1948年因为库贝利克生病而暂代登台指挥捷克爱乐。
纽曼在正式接掌捷克爱乐前,已指挥过卡洛维瓦利国家乐团、布拉格交响乐团、布拉格爱乐、柏林喜歌剧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等乐团,累积相当的指挥功力与国际历练。而且他和库贝利克、安捷尔一样,都反对高压专制的政权。1968年“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被武力镇压后,他辞去莱比锡布商大管弦乐团总监一职以示抗议;1989年“天鹅绒革命”期间更和哈维尔一齐领导文化界,和平推翻了捷克共产政权,音乐家和诗人再次联手抵抗专制强权,缔造了捷克的新未来。
提琴家出身的纽曼,非常着重弦乐部的细腻度与歌唱性,在他们所灌录的德弗乍克、马勒、马替奴交响曲全集当中不难发现这些特质,至今仍为全球爱乐同好们所津津乐道。纽曼和捷克爱乐一起合作过25年之久,1993年9月13日,捷克爱乐特别颁赠了“终身荣誉指挥”的荣衔给他,以感谢纽曼对于捷克爱乐与推广捷克音乐的贡献。
1990年9月30日之后
纽曼在1990年9月30日卸任之后,捷克爱乐又历经了贝洛赫拉维克(1990~92)、阿布雷希特(1993~96)、瓦列克(1996~98)、阿胥肯纳吉(1998~2003)等著名指挥家。马超(2003~07)从2003年开始接任总监,因为他曾经在2006年受到日本富士电视台的邀请在日剧《交响情人梦》电视剧中客串指挥大师一角,因此广泛地被年轻族群所接纳与喜爱,许多年轻人和从未接触过古典音乐的朋友们都因为这出日剧而开始喜爱上古典音乐,而一起演出的捷克爱乐也在亚洲地区冲高了知名度。


【作者简介】
高嵩明
1991年毕业于中原大学资讯管理系,担任过书店店长、量贩店经理以及高科技光通讯公司的业务经理,现为台中活力文化咖啡馆馆长。
多年来,高嵩明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化国民外交。藉由在活力文化咖啡馆陈列贩售专业文化书籍、各种经典版本的古典音乐CD、DVD,以及“活力文化讲堂”的开设,他引介许多欧、美、日等地区的文化给国人欣赏与体验;同时,也应邀于国内各级学术单位、机关、企业、社区团体作“欧洲深度文化之旅”以及“古典音乐欣赏”的演讲,并不定期担任随团讲师带团到中欧和日本地区进行深度文化之旅。
2006年5月4日,高嵩明获颁捷克共和国“国家之友奖”,是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荣获此奖的台湾人;2009年再次获颁捷克共和国“卓越贡献勋章”。#
(点阅【捷克经典】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