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2018年天象揭秘-中部

逆天而为痛悔迟22:伪史堂皇设迷雾,异常之处真相出

作者:古金
font print 人气: 136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第二十二章  伪史堂皇设迷雾,异常之处真相出

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条核心理念,但是当代都把天人合一理解为“地人合一”,强调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真正的天人合一是人与天象的合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都和天象紧密对应着,所以天象是还原历史,展现未来的时空之门。

人间的历史是在天象的带动下演进的,真实的历史和天象是相合的。而伪史,既和天象相背,又是以谎圆谎,百谎难圆。而破案都是从异常的抵牾着手,真相就在那里展露开来。

(接前文 逆天而为痛悔迟21: 两代造伪史,逆天罪难释

1. 太宗次子被毒死,处理极其异常

雍熙二年(985年)太宗长子赵元佐疯了以后,太宗就开始培养次子赵元僖,不久封元僖为开封府尹、许王,扶上国家副手的宝座,但是还没立为太子。

堂皇“正史”,匪夷所思

《宋史》记载: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元僖早朝前在大殿外的殿庐中刚坐下,就感觉身体不适,然后直接回府。太宗听说后赶紧去元僖府中,见儿子得了暴病,叫他的名字,还能回话,但是不一会儿就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太宗悲痛不已,辍朝五日,彻夜痛哭到天亮,追封爱子为“太子”,还写了《思亡子诗》给近臣看。不久,元僖的小妾张氏被告发,说张氏在元僖不知道的情况下,虐待家奴至死,埋葬父母规格超标,太宗大怒,勒死张氏,刨掉了她父母的坟,张氏的亲戚都被发配流放,府内的小吏都被打板子、革职。而后株连元僖主管的开封府官员,都被降级或免职。接着剥夺了刚追封元僖的太子称号,而且葬礼降级,不按王爵规格,改为一品官级薄葬[1]。

太宗这一系列处罚过于严厉,让人匪夷所思。因为太宗的长子虐待家奴更严重,一直都被原谅;再有,有钱给父母坟墓修气派些也不是大事,对张氏的处罚太过严厉,不但株连全部亲属,还殃及爱子元僖,正史明明说“元僖不知道张氏的所为”,“无辜”的元僖到底触怒了太宗的什么底线?惹得太宗如此一反常态、判若两人呢?这里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严格操纵史料的宋太宗,一定隐去了关键的东西。

《默记》直书,真相暴露

南宋初年文史学家王铚在他的《默记》中,对此事做了这样的补充:元僖的妾张氏阴谋夺取正妻的位置,以重金造了一个转心壶,里边同时盛美酒和毒酒。当天早上,用转心壶给元僖和王妃各倒酒一杯,给王妃的是毒酒,想毒死王妃。没想到元僖把酒换着喝了,张氏在屏风后看到顿足大悔。元僖上朝路上还觉得没事,到殿庐坐下就感觉来病了,被人扶上马回府,到东华门外堕马,让仆人扶在马上回家,不久就死了。太宗悲伤至极,追封并厚葬,不几天,查出真相,大冬天把张氏和造转心壶的人钉在东华门外凌迟碎剐[2]。

为什么宋太宗要把下毒的真相隐去呢?因为那是他心里最不愿意让人碰的东西。

《宋史》说元僖做开封府尹5年间,政事没有过失[1],这是可信的,怎么被太宗追回刚给的封号?由痛爱到痛恨,而且降级薄葬,等于王爵也不承认了。真相就藏在这些反常的事件之中。

2. 两桩命案,共性昭然

对比一下元僖之死和太祖暴死,就能发现很多形似之处。

都是喝完酒当时没事,过后不久暴死的;
都跟宋太宗有直接、间接的关系;
凶手都有足够的时间躲离行凶现场;
宋太宗都在死因上篡改历史,大力掩饰。

这样一对比,大家就能看出门道来了。

3. 更多命案,难逃关联

还有几宗命案,凶手也直指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用毒,史不绝书。南唐后主李煜,民间一直流传是被宋太宗毒死的,在他生前,宋太宗就多次强暴了他的妻子江南美女小周后。毒死李煜后,他就把小周后接进宫中,不久小周后抑郁而死。

宋太宗牢牢把持着史料的记载,官方正史中不可能记录这些,但是记录了吴越王钱俶之死,又与太祖之死相似。钱俶即位后一直向北方称臣,经历了北方的后汉、后周、宋三个王朝。974年,赵匡胤伐南唐,钱俶出兵在南方夹击。976年1月1日攻克金陵,南唐国灭,钱俶应赵匡胤召见,北上面君,而后回国。978年二月,钱俶被宋太宗召往开封。三月下旬到达,五月上表献国,从此吴越国灭,钱俶一直被留在京城。988年八月,钱俶六十大寿,太宗亲自派人赐赏,使者和钱俶饮酒到晚上,当天夜里,钱俶暴卒[3]。又是一个酒后暴死的命案,又和宋太宗有关。

《宋史》还记载了颇为离奇的杨信之死,是宋太宗亲自“慰问”后暴死的。宋太祖的大将杨信得了哑病,多年不能说话,仍居高官,靠一个善解人意的小童传话。978年五月二十一日,杨信的哑病突然好了,开口说话。宋太宗很奇怪,当天亲自带人去他家里慰问,杨信哭着说:“我生遇两朝,受到龙颜恩宠,恩赐深厚……”太宗还勉励安慰,给赏赐。结果第二天,杨信就死了[1][2]。

4. 毒死元僖见真相,展现因果释迷茫

个案可以说巧合,这么多非正常死亡的命案都和赵光义紧密关联着,而且都有共同特征:嫌疑人可以从容离开现场,对方次日暴死。后面三个谜案因为史料太少,没法给出信服的证据,只能停留在怀疑阶段,但是太宗次子赵元僖被毒死,是能推出真相的。 

再深入辨析,元僖小妾张氏对用这种毒药的药性非常了解,坚信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毒死对手,又不会被人发现真相,把握十足,不惜用丈夫做挡箭牌掩盖投毒。那么,她的自信来源于何处?自信虽然可能从经验中来,但是这种毒药的“奇效”,最初是谁告诉她的呢?

不少人这样推理:毒药的奇效来源于宋太宗,中间途径是元僖,太宗把这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了最心爱的元僖,没想到儿子漏给了最心爱的小妾,小妾效法太宗重演历史,没想到冥冥之中,元僖抓起了张氏倒给正妻的毒酒!

如此推断完全吻合了所有疑点,组成了完整的侦探推理的逻辑链条。在人之常情上,解释通了所有的异常举动和动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顺理成章了,真相就是这样水到渠成,因果分明。

正是元僖走漏了太宗心里最不能触碰的隐秘罪恶,太宗才一反常态。对最疼爱的儿子,从极度哀怜,到极恨严惩,死了也要加罪,夺爵、降级、薄葬,下狠手报复。

5. 太祖临终前,谁会在身边?

《续湘山野录》、《夔州直笔》,这些官方传说,都明确指出:太祖笃信道士算的命,笃信那个预言,这在古人来说,太正常了。既然笃信自己的死期将至,刻不容缓,一定要安排后事,那么,人临死前,一定是希望最亲、最近的人在身边,这是人之常情。

太祖可能像《续湘山野录》说的那样独自酣睡么?不可能。《夔州直笔》说的太祖临终那晚,侍寝者是谁?只能是宋皇后。所以宋皇后最知道真相,这样,就和我们前后的辨析吻合了。

6. 皇帝立遗嘱,爱子竟不顾?

前面辨析过:太祖笃信道士算命的预言,道士说:“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天晴,你还能延寿12年,不然,赶紧安排后事。”

《宋史》记载十月二十日前几天,太祖病了,但是身体并无大碍,还让张守贞降神问天意,后来还能跟弟弟正常摆宴喝酒。但是,为什么,在太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不叫自己悉心培养的儿子来见上一面?至少18岁的儿子赵德芳就在京城啊!这个太不正常了。

仔细看太祖笃信的道士的预言,能看出:道士让他十月二十夜日如果天气不晴,并没有说他当夜就会死,只是让他赶紧安排后事。很可能太祖就是按照自己的对预言的理解做的,他自信自己有时间安排后事,还有时间叫儿子,认为来得及。所以,先叫晋王来,很可能是一种试探,因为当时晋王的权势太大了,朝中遍布晋王的党羽,晋王登基之心昭然若揭。太祖当年春天西巡洛阳想迁都,想摆脱晋王的影响,结果反而被晋王摆平了。这次想让儿子继位,不能不先看晋王的态度,所以要摆酒密谈。

但是他没有想到,晋王一来,他就没有时间了。前面我们已经辨析出:宋皇后知道太祖被太宗毒死的真相,而宋皇后叫十八岁的赵德芳速来,应当是最后一搏。德芳从十岁开始,是宋皇后抚养长大的,让德芳即位,是宋氏的心愿,也是在实现太祖让儿子即位的真实心愿——可惜落入了赵光义的罗网,大太监王继恩忤逆太后懿旨,叫赵光义来抢班夺位,后来王继恩成了太宗一朝的大红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很可能他是太宗团伙的一员。

那么,太祖临死不叫儿子来,而儿子就在京城中,这个异常存在两种可能:
(1)来不及了;
(2)太祖知道真凶的强大,为了保住儿子的活命,不敢叫。

无论哪种情况,都在一步步深入真相:五星聚会,岁星指奎,血案就是宋太宗所为。(未完,待续)

图22-1:967年4月15日五星连珠天象示意图。
图22-1:967年4月15日五星连珠天象示意图。

注释:

[1]《宋史‧赵元僖传》

[2](宋)王铚、王栐撰《默记 燕翼诒谋录》,中华书局,1981年9月第一版

[3]《宋史‧吴越世家》

[4]《宋史‧王禹偁传》

[3]《宋史‧杨信传》

[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九》

@#

点阅《逆天而为痛悔迟:453-2018年天象揭秘》相关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面我们结合现代天文学,展现了“五星连珠、盛世血路”天象中“盛世”的意义,这个天象铭刻着宋太祖大兴佛法、开创后世盛世的辉煌。其实,古代所有的盛世,都和佛道正法大兴有关。
  • 剖开人云亦云的传说,仔细想想就明白了:佛法无边,在小说《西游记》中有着生动的艺术展现,正因为释迦如来有那么大的法力,他讲的佛经才能度人。而梁武帝萧衍,没度过任何人,没有感化过任何恶人,没有任何法力,最后被恶人囚禁、悲惨饿死,连能降伏恶人的初果罗汉都没达到,他写的表面文章,就有法力、能度人?
  • 所以,如果完全按旧运程的安排走,宋太祖赵匡胤延续前朝灭佛的国策,即使兴道法,也不会延寿,会在967年五星连珠的血腥天象下应劫而亡,一统天下将由宋太宗赵光义实现,因为赵光义将拨乱反正、大兴佛法,开创天大的功德,上天赐福,换来军事强国与盛世伟业,那都是水到渠成的安排。历史再次留下一个灭佛和延续灭佛的教训,留给后人、警醒今人。
  • 修行的人讲究积功德,但是苦修一生,在人间弘扬正法,积攒的功德也没有赵匡胤的功德大,所以,赵匡胤那一生,不用修,已经超凡入圣了,胜过常人数世的修行。而且当世就给福报,在人间延寿9年。
  • 元代根据宋朝官方史料写成的《宋史‧太祖纪》,写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只淡淡地说了12个字:“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无原因,极为异常。幸好北宋初年的僧人文莹记下了真相的蛛丝马迹,成了后世的千古之谜——其实真相足具,谜已不迷。
  • 958年正月柴荣南征,攻克楚州(今江苏淮安)之战非常艰难。城破之后,南唐军兵巷战到最后一息,周军损失惨重。柴荣大怒,纵兵大掠,屠城烧屋。
  • 对赵光义是否弑兄夺位,自古就分成两派,至今并无公认的定论,因为史料没有足够的证据推翻任何一派——其实,判断犯罪有多种方法,拘泥于史料考证,恰恰是最不合理的方式。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在西方传统上,常将“五星连珠”、“七星连珠”视为灾厄的前兆,而在中国古代,则多以为祥瑞的吉兆。然而,史家也发现了,历史上多次五星连珠的发生,确实是出现在重大历史事件或政权更迭的前夕。你怎样看这一难得一遇的天文现象呢?是神秘的机遇?还是天命的示现呢?
  • 古今的许多预言都指向2025年是一个大变化的转折点。预言帮助我们认识未来,增长洞见能力,对避难消灾、和幸福结缘来说也是一个参考值。按《皇极经世》2025年的值年卦是泽火〈革〉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变革。我们从〈革〉卦结合古今的预言来参看一下2025年可能的变化与平安之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