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江合出宰相”福建第一宰相应谶

作者:殷鑫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471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国的“宰相”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宰相起到辅佐君王,统领百官的作用,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有不尽相同的正式官称,如魏晋以后的中书监(令)、尚书令、侍中等,北宋时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朝是“平章政事”,明永乐后是“内阁(或某某殿)大学士”,清朝到后来干脆就是“军机大臣”。总之,人们习惯上称那些“总理朝政”的官员为宰相。

福建宰相晚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首次确定下来,一直到宋朝的一千多年里,还没有福建人在朝廷里出任过宰相。由于福建地处中国东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这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福建的交通不便,与中原地区很少有联系,相对闭塞。当中原地区已有三千年文明史时,福建的人口还很稀少。到唐代中叶,福建还被视为蛮荒区域,到了五代王审知的时候,福建的发展速度才加快。

北宋初期福建人在朝廷当官人数很少,被人轻看,因为在公元978年之前,福建尚未真正属于宋朝管辖,而且限制南人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当时的南人特指被宋朝兼并的南唐和吴、越两国的遗民,而福建就是在这个地区范围之内。

宋太祖赵匡胤就曾说:“后世子孙无用南人作相,内臣主兵”。最早进入宋朝中枢机构的福建人在朝廷上处处受到压抑。到了北宋中后期,宋仁宗的时候,才破例任用福建人章得象为宰相。

福建第一位宰相章得象

章得象,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出生于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其高祖章子钧在闽任建州刺史。章得象的母亲怀他时,梦见登上一座高山,山上有位神人送她玉象。到章得象降生时,其父又梦见家中填积的笏板(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像山一样高。章得象长大后好学,体貌优美,为人庄重。

咸平五年(1002年),天下考进士的人有千数,但朝廷只遴选取三十八人,章得象进士及第,历任大理评事、知玉山县,升任大理寺丞等职。宝元元年(1038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初宋太祖赵匡胤规定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直到这时宋仁宗才破例任用福建人章得象为宰相。

谶言“南台江合出宰相”

章得象当宰相前,福建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南台江合出宰相”。“南台江”是指福建的主要河流闽江流经福州的一段,“合”是指江面淤合。就在章得象拜相这一年,福州南台江果然水浅沙涌,江面淤合,不用舟楫即可涉过。

“南台江合出宰相”这句民谣,果然成了福建人章得象当为宰相的谶言了。

资料来源:《宋史.列传第七十》@*#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年间不经科举,方观承从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纪元)
    在祖父、父亲被贬谪到黑龙江时,方观承还只是个少年,但他与兄长每年轮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亲,徒步往返万里。有一年,他辗转先去了浙江宁波,打算找一个富裕的亲戚借点钱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师父给的盘缠,准备离去时,道士提醒他说,“你回去以后,要好好的修身养性,否则这套本事就不灵了。”
  • 杨延昭传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清玉/大纪元)
    在玉皇殿主阵失利后,王兰英、杨延昭及穆桂英率领将士一度攻下玉女、铜光等数十阵,并成功让黑水、西夏国军士倒戈投向宋营,然而此时辽国萧太后前来亲自坐镇,辽军士气大增,宋辽双方互有胜负,战况陷入胶着状态长达数月之久,宋军诸将士苦思对策,始终难有进展。
  • 等大伙儿进入内室,只见壁间挂了一幅赵子昂所绘之马,内有一匹,毛色与丢失的马儿非常相似,马尾巴处被香头的火炷所烧。此时崔生方始悟到,那马,原来是东邻家的画中之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觉呢。
  • 古籍曾记载一位高人。此人常常与虎为伴。我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虎是危险的动物,这位古人为什么会与虎为伴呢?他又是如何驯服猛虎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颗善心,在处理问题上动善念。
  •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他进了屋内,看见男婴,心里一惊,“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刚刚的梦中人吗?”
  • 廉广画了一只大鸟。画完后,试着呼叱,大鸟果然展翅欲飞,于是廉广乘上大鸟飞出牢狱,大鸟载着廉广一直飞到泰山顶上才落下来。
  • 杨延昭传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清玉/大纪元)
    再连破二阵之后辽军对接近宋军大本营的各阵加强兵力防守,对此穆桂英及杨宗保又找来将士们商议后续破阵对策,各路将士到齐后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后台徐徐走来,正是本卧病在床的杨延昭。
  •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有两虎骤然奔至,狼群吓得四散奔窜。
  • 这些昧了良心、只认钱财而草菅人命的贼寇,长久以来尽干坏事,以为人不知鬼不觉的逍遥法外,可“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那城隍感动于朱公的仁民、爱民胸怀,利用梦境以诗谜点化因而破案,冤情得以昭雪。所以为人得安分守己才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