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记者关宇宁法国巴黎报导)每年的6月21日夏至这天是法国音乐节,恐怕再也没有一个节日能更好地体现出法国人的浪漫和对音乐的热爱了。
节日特点就是到处都是音乐,无论你是音乐家还是爱好者都可以自由地走上街头抒发你对音乐的热爱,当然满大街小巷的观众们自然是同乐。不仅如此,室内室外的各大小音乐会也是免费入场,一些市政府、博物馆等公共机构也敞开大门为音乐会提供场地。今年的音乐节虽然赶上高温,但人们参与的热情可是不减,走上街头到处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的音乐。

走进巴黎Eugène Delacroix(法国著名浪漫主义画家)博物馆,穿过展出画作的走廊来到后花园,飘入耳中的是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协奏曲,曲音悠扬、温婉、充满诗意,又有一种贵族气质。四名古典音乐的演奏家们正在庭院深处演奏着与Delacroix同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风格乐曲。观众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侧耳倾听,有的注目凝神,有的闭着眼睛沉醉其中。穿插在歌曲间歇的诗歌朗诵,仿佛将宁静的庭院与外面的喧嚣隔绝。

欣赏完音乐,音乐家们开始介绍他们的乐器。原来这些乐器可不是当代的,而是古老的巴洛克时期的乐器。小提琴演奏家Laurence Valentino指着自己手中的琴说:“这把小提琴是法国制琴师Lambert在1750年制造的,曾经在沙王时代王宫中的演奏中使用过。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与现代小提琴不同的是,琴身上无腮托和肩垫,琴弦是羊肠弦,琴马更大更宽,琴身也比现代的轻得多。”“用这件乐器演奏萧邦的音乐就非常好。因为与现代乐器的共鸣是不同的,琴弓的曲率与现代小提琴完全相反,拾音和按弦的方法也完全不同,音量也更小。这种古老的乐器带给我们一种新的演奏方法。”

大提琴演奏家Benoit Beratto介绍到:“巴洛克时期大提琴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可以追溯到16世纪,它有五根羊肠弦。我的这把琴已经有445岁了,是在意大利制造的,我购买并修复了它。”“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在音乐学校见到了大提琴,我很喜欢,然后就成了陪伴我一生的乐器。”难怪Beratto的大提琴都已经掉漆了,原来已经有445岁了,古人的制琴技艺真是了得,可以如此经得起岁月的锤炼。


走出博物馆,迎面就听到演唱声,唱的什么语言听不懂,但是旋律很好听,节奏感也很强,观众们围了一大圈,津津有味地听着。

再走过两条街,听到很多人的合唱,“咦”,只有一个人在中间拿着话筒唱,为什么听到合唱呢?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观众们在一起唱,而且人手一本歌词。“Oh Champs Elysées,Oh Champs Elysées……”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法语歌曲,应该是陪伴着在场的很多人长大的,怪不得只要看着歌词就都能跟着唱呢。

现场跟着合唱的Bernard Hennebelle是一名歌唱爱好者,退休后在合唱团演唱。他指着中间领着大家合唱的人说:“他是我的发小,叫Jöel Dalle,人们手里拿着的是他亲自制作的120首法语歌歌词,让大家能跟着歌词一起唱。”Hennebelle说他非常喜欢唱法语歌:“经常唱歌的人都很会保养,因为要注意呼吸,要身体正直,还要训练记忆,这些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对人们精神也有正面的推动。”


随着Jöel Dalle的演唱,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起舞、奔跑、欢笑着。有一个小孩子竟然在37度的高温下还穿着扮大猩猩的衣服,跑得一点也不慢,真是让大人都佩服啊!



走出了街区,一下视野开阔起来,因为来到了塞纳河边,虽然已经晚上9点多了,但是太阳刚刚下山,毕竟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嘛。在夕阳的余晖下,塞纳河的景色格外的美,人们边欣赏着美景边聆听着音乐。桥上的乐队快乐地演奏着,令过往的行人停下脚步,在炎热的一天后,迎着夕阳的余晖,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怪不得音乐节从1982年沿袭至今,已经成为法国最受大众欢迎的节日之一。#
责任编辑: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