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立夏要做哪些事

作者:容乃加
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民间以立夏日的阴睛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下场雨最好,民谚云:“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360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宋.赵友直《立夏〉》,不知不觉间薰风捎来了夏天的信息,每年阳历入了五月就是春夏换季的时节,“立夏”交节在5月5日到7日之间。立夏是年中“四立”节气之一,表示夏天来了。

五月五 立夏了

一到立夏节气,可以体验到蝼蝈鸣叫、蚯蚓出土、王瓜生等等这些物候现象。《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蝼蝈又叫蝼蛄,也有地方叫土狗,是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的泛称,有两对翅膀,褐色的身子长约三公分,前肢有力,善掘地,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 蚯蚓也长在土里,可以翻动泥土,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有利于植物的成长。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 立夏四月节》有这样的诗句:“蚯蚓谁教出,王苽自合生。”展现了天地的节气生生不息的动力。

立夏节气与生活

时序进入了夏季,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中医认为,夏季心阳旺盛,随着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机体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因此,要顺应节气的这种变化,保养心脏,做好“精神养生”;而夏季饮食则强调五苦,因为夏天多吃“苦”味的食物有利于五脏六腑的五行运做。 (Fotolia)
时序进入了夏季,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中医认为,夏季心阳旺盛,随着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机体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因此,要顺应节气的这种变化,保养心脏,做好“精神养生”。(Fotolia)

一夜薰风带暑来!入了夏,天气渐热,许多植物就要进入生长、开花结果的旺季;对人来说,则有利于心脏的舒展、养护。在这样的立夏时节要作什么事呢?以下从中国的民俗、和四时养生概念提供一些参考:

一、吃“立夏饭”、吃夏(虾)面

立夏当天,中国南方许多地区有吃“立夏饭”的习俗。立夏饭取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大量白粳米煮成,类似类似养生五谷饭。闽南有些地方吃虾面迎立夏,因为虾与夏谐音。在煮面时加入海虾,红熟的海虾展现吉祥之色,以此表示迎来好夏天。

韩国元宵节吃五谷饭。(摄影:全宇/大纪元)
五谷饭。(全宇/大纪元)

二、吃“七家粥”、喝“七家茶”过立夏

吃立夏饭之外,也有些地方吃“七家粥”、喝“七家茶”过立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的米,而不得用自家的米,再加入各色豆子及黄糖,煮成的大锅粥,煮成后要和邻居亲朋好友共同分食。喝“七家茶”也是汇集了左邻右舍的茶一起分享,在节气生活中,融合了敦亲睦邻的好风尚。

三、“入夏,补老父”

这句亲切的俗谚是说立夏日要为父亲进补,古人在节气中也体现了伦理孝道思想。一年四季中的夏天最有阳刚温热色彩,象征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属于父亲的季节,所以一入夏,就想到“补老父”,夏天怎么“补”?当然不能热补要凉补。在台湾的习俗中,立夏这天,出嫁的女儿要准备猪脚面线带回去给娘家的父亲吃。

四、 立夏食李美颜色

夏天里吃些红色的食物,能美颜色,《月令粹编》说:“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也就说在立夏时节,吃李子或是榨李子汁饮用,能使青春美颜长驻,另外像是吃桑葚也能美颜色。

五、入夏养生:安闲开怀养护心脏

入了夏天气渐热,有利于心脏的舒展,同时预防胜于治疗,夏天也是养护心脏的重要时机。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而且心与夏气相通应,因此,交立夏节气要顺应自然注重心脏的养护,从精神、饮食和运动上多管齐下。

在 “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fotolia)
在 “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fotolia)

立夏之季天气热,心情要淡定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在食补方面,因为天气热且湿气重,所以,饮食应以清淡袪湿、营养均衡为原则,辛辣刺激、油炸甜腻的食物宜避免。颜色上呈现红色的食物,是夏季养心护心的好选择。

六、有氧运动锻炼心脏肌肉

沐浴阳光的有氧、出汗运动,像是简单的清晨健走,帮助人体排湿,还可增加阳气吸收,有益健康。当然,夏日里运动要注意充足的水分补给,也要避免中暑、中热衰竭。

研究指保持良好的运动如健走,对维持老年人脑部记忆有帮助。(许享富/大纪元)
研究指保持良好的运动如健走,对维持老年人脑部记忆有帮助。(许享富/大纪元)

七、节水、注重生活环保

有句俗话说:“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这时节,雨水是农作物成长的要素,夏天缺水也成了最恼人的问题,尤其是这些年来,自然环境生态遭受到人为开发的严重破坏,一些大自然物候也被搅乱了,各地区的夏天温度节节上升、连连破表,使得生活缺水、供电紧张的问题更显得深刻。立夏来临,就是提醒人力行生态环保、生活环保的讯号灯。

面对水资源日益减少,加州各行业都在“用心”节水,谋求长期发展。图为美国加州豪特维尔的一家农场。(John Moore/Getty Images)
面对水资源日益减少,加州各行业都在“用心”节水,谋求长期发展。图为美国加州豪特维尔的一家农场。(John Moore/Getty Images)

唐代诗人元稹咏立夏诗吟“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咏廿四气诗 立夏四月节》),这时节山里夏木成荫,比城市里头舒爽,不也是看山听云、舒放身心的时光?!@*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是从中越战场上下来的一名一等残废军人,这几年,由于我的身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了不少人对我的议论。面对这些议论,我感慨万千。
  •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浪漫的时候,约在每年的11月21到23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40度。此时在中国大陆的黄河流域气温开始下降,飘下浅浅细细的雪花,因为是初雪,雪量不大,所以叫做“小雪”。在这个时节,各处都像洒上糖霜般的雪白宁静。自古以来,白雪带有祥瑞的意思,所以俗话说:“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 《黄帝内经》说人生有五大阶段:生、长、壮、老、已。人出生以后,经历成长、强壮阶段,然后步入衰老;衰老会带来疾病,产生病痛。什么是衰老的关键呢?我们又要如何延缓衰老?
  • 在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上,西方运动员身上的“拔火罐”圈印引人注目。曾几何时,长期未得到正视的中华医学,竟悄然登上世界体坛,而且通过金牌得主的肩背印证着东方古老的智慧?无独有偶,今年两份通过实例调查后公布的研究,以实证方式掀开了西医对东方人体科学认识的崭新一页,在未来引起的巨大冲击波将无法预估。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0日正式决议,将中国传统代表一整年时令运行的“二十四节气”,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读了两天的《转法轮》之后,莉莉惊喜地发现长期困扰自己的一身病痛顿然消失,她高兴极了,她急着与周围的人分享这份意外的生命礼物。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