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草木中

复活节来吃茶

洛杉矶“茶艺花艺种子教室”的茶艺教席杨绮真为学员讲解茶人文化。(徐绣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3
【字号】    
   标签: tags: , , ,

文│徐曼沅

四月大地回春,洛杉矶开满了朝气蓬勃的花草。华人若到西方超市里一定也看到了不少复活节相关商品。最常见的就是复活节兔和彩蛋,还有各式似缤纷的小杯子蛋糕。虽然华人大多都不常庆祝这个源自西方天主教习俗的节日,但在春天伊始,不妨感受复活节气氛,体验早春露水,放下烦心俗念,一起来吃茶。

茶席布置,也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徐绣惠/大纪元)
茶席布置,也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徐绣惠/大纪元)
品茗、倒茶都有相关要求,不可含糊。(徐绣惠/大纪元)
品茗、倒茶都有相关要求,不可含糊。(徐绣惠/大纪元)

冬茶清香味醇厚,而春茶则香气浓郁,以香气层次丰富为人所称道。洛杉矶“茶艺花艺种子教室”的茶艺教席杨绮真表示,茶树生生不息,以台湾茶为例,过去茶园一年依春、夏、秋、冬四季采收,现在因气候转变,还有冬片茶与早春茶。

闻香杯、品茗杯是喝茶入门的器具,白底易于欣赏茶色。(徐绣惠/大纪元)
闻香杯、品茗杯是喝茶入门的器具,白底易于欣赏茶色。(徐绣惠/大纪元)

“茶”不仅广受东方人喜爱,西方许多国家也酷爱喝茶。但中华茶饮文化渊远流长,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更是许多旅美华裔的心愿。一位参与“茶艺花艺种子教室”的王小姐表示,自己学了一年,家人和孩子们对茶的观念完全改观,她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孩子们都觉得中华茶文化很特别,过去喝茶是“牛饮”,现在已经懂得先闻香、后品茗,拿出小巧的杯子,静心喝茶。

杨绮真表示,传统“茶人”重视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静观自得的态度。古云:“水为茶之母,人为主,茶为器。”泡茶真正关键的还是饮茶人,中国传统茶文化其实是在培养一种“上善若水,随圆就方的”人生观。

参与茶艺课程半年多的陈小姐表示自己过去也喝茶,但从没有去细分各种茶之间的区别,根本不懂茶。因为这个课程,陈小姐认识了不同品种的茶叶,接触了各种品种的红、绿茶,不仅是懂得欣赏茶色,还学会了茶席布置及相关的饮茶礼仪。

王小姐认为参与课程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怎么“喝好茶”,过去偶获好茶也不知道要怎么喝,就像“牛嚼牡丹”,浪费了这些宝贝。喝茶时要考虑时间、温度、置茶量,这三要素是泡茶的基本功,王小姐来学之前完全没概念,但现在也越来越懂茶,小孩们也很喜欢,透过一点点的喝茶时间,建立亲子关系、联系情感,虽然自己与孩子们都还不懂各种茶,但一点一点喝,自然能体会人在草木之间的品茗乐趣。

古云一年之季在于春,采于冬眠初醒鲜芽的早春茶,因受惠于温和阳光,照射时间短,所以含有独特淡香,茶汤金黄晶盈,回甘韵足。杨绮真建议民众利用洛杉矶的好环境喝茶,在春天可以采摘自家院子里的花来泡茶。

杨绮真表示每年四月初,柑橘类的果树会开花,这些花瓣香气浓郁,很适合与茶一起饮用,例如白色的橘子花,五瓣花朵沁发清香,其花语是素雅、高尚、清纯如水,与茶相匹配。洗净沥乾花瓣后配上各种红茶都很合适。

杨绮真提醒读者,喝花茶时不需选用过于名过的茶叶,若是用了上好的普洱、滇红,或者是台湾高山茶那可能会导致“正正得负”,既失去了花的清香,也破坏了好茶本身的滋味。

传统制茶人说“春香夏涩”。冬季茶菁的生长速度缓慢,节气在交春后因温度适中并逐渐回暖即开始萌发新芽,这时采茶、制茶正是时候。就像西方复活节彩蛋,以蛋象征初春一切恢复生机,而复活节兔子象征多产和生命力。中国的春茶也有此寓意。◇

责任编辑:吴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间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饮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还能让我们静心、宁神,有助于去除杂念,以茶悟道,提升生活与生命的境界。不论你平日喝不喝茶,别错过四月天与茶约会的好时机!俗语说“一两黄金一两茶”“一两明前一两金”,其实,爱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从文化的视野出发,讲讲四月天的茶知识,顺及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茶。
  • 宝塔伴茶诗,唐诗一经典,!中唐隐士陆羽开启了中华茶道,他透过实地调查研究写下《茶经》,系统地介绍了茶道,包括怎么造茶、煮茶、饮茶,怎么运用茶具、茶器,也介绍了茶史、古人茶事、哪里有好茶等等。陆羽《茶经》把药用之茶转入饮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艺术就蓬勃发展了。本文要介绍的这首元稹的宝塔诗《茶‧一言至七言诗》贴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致内涵与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谊。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品,上古时代神农氏便使用茶来解毒。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写成《茶经》,将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许是茶本身苦口却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备着哲思与禅机,茶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尤为密切,故而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雅号。
  • 昔日经过香港街头,远远看到店铺门口摆着的铜壸与铜鼎,就知道这是一间凉茶铺。时代变迁,铜壸变成了不锈钢容器,老一辈对的器皿讲究也渐渐被后人遗忘。昔日没有电子设备加热,铜鼎就是当年重要的龟苓膏保温器皿。如今标榜“清热解毒”的龟苓膏,最初引入香港时并非如此。所谓的“凉茶”其实并不“凉”?今期文化专题“凉茶趣谈”继续由香港史学会总监邓家宙博士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