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松赞干布(1)王朝缘起
松赞干布(中)、文成公主(右)与尺尊公主(左)的塑像。(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王朝缘起
大唐臣民称太宗是“以轮王之慈,敷法王教化”,统辖大唐朝疆,因他扶持佛道正教,还大唐淳厚仁德古风,君臣协力上下通泰,缔下中国史上赫赫辉煌的贞观盛世。
而与大唐同期的雪域高原上,由英明出众的松赞干布一统藏土各邦,建立起统一的吐蕃王朝。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不仅将大唐文明的种子播撒雪域,又以自身的聪慧才智协助建立大小昭寺。唐太宗赐予的释迦佛12岁等身像由文成公主送入吐蕃,大唐王廷为雪邦开辟出亘古的信仰之路。唐太宗恩和吐蕃,以文德教化雪域,使源于古代羌族的藏族,作为华夏先民的一个分支,再次与中原华夏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
在唐太宗李世民降生的同期,在西藏的传说中,观音菩萨看到向藏地传扬佛法,教化皑皑雪邦的时机也已成熟,于是从身上放出多种祥瑞的光明,遍照吐蕃有情众生。
传说中,从菩萨右眼放出的光明首先射往尼婆罗(今尼泊尔)。这耀眼明亮的光遍照尼婆罗王都。尼王的王宫也因这遍照大地的光辉而大放光明。全城百姓沉浸在慈霭的光明中,渐渐光明收摄成毫光进入尼王王妃的胎孕中。
九个月后,王妃诞下一妙丽小公主,全身光洁莹白,口出檀木香气。小公主天资聪颖,年纪小小却能朗朗上口诸家经史。她就是日后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尺尊公主。
而从菩萨的左眼放出的光明射往中土大唐,遍照汉土。这浩浩的光明遍照长安城,萦绕吉祥门,渐渐辉光收摄,进入唐主后妃的胎中。王妃九月后产下一公主。小公主笼罩在红光的润泽中,口出青莲香气。小公主天赋极为出众,无师自通,对一切经史了如指掌,无所不晓。她就是日后奉命和亲,远涉吐蕃的文成公主。
从菩萨的心中放出的光芒射往雪藏,遍照雪邦。光芒渐渐收摄成一束毫光,进入朗日松赞王妃的胎中。同样是九个月后,王妃诞下一位王子。小王子生来非常特别,头顶佛像,手足呈现出宝轮相。霎时雪域诸方尽呈祥瑞。天花飘降,如雨垂落。
菩萨的辉光遍照雪域,使这块昏幽的土地成为有缘的宝洲福地。
随着小王子渐渐长大,不仅武艺出众,且通达工巧书算,天赋卓绝,具足才智。王子十三岁时,父王去世,遂即赞普(王位)。众臣商议说我们少国主才德具备,心境沉毅,于是决定为新王进献尊号“松赞干布”。
伴随着美丽的传说,王与王妃诞生于世。日后,王与王妃也像是雪域之巅耀眼的明珠照亮了茫茫高原。
******************
松赞干布文武全才,且智慧卓越。因父王死于非命,13岁的少主即位后,一面稽查真凶,一面训练自己的军队,平息雪邦各地的叛乱,一统吐蕃,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一统雪藏后,心中常自思维,为了利益雪邦百姓,应该怎么做?是出家修行,还是应该像先祖一样,前往拉萨红山之巅,践履先王殷殷教化的遗迹?
松赞干布思量着,出家修行只能保自己不堕苦趣,并且离开世俗,远离人群,难以使百姓聆听圣贤教诲。如此思考后,少主决定前往拉萨,不离世俗,要为众臣百姓寻求更美的福地。
松赞干布作出决定后,翌日便带众臣启程。当行至菩萨加持的应许之地,他命人卸除行装,放牧休憩,和众臣一道就餐饮食。
吐蕃王饮宴后,进入清凉的雪水中洗浴,但见水中放出各种辉光,闪耀绚丽,犹如天上的彩虹,此等景象被大相禄东赞所见,惊讶地问道:“大王,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水中会放出光明?真是太稀有罕见了?”王说:“大相,你来得正好。我为了使雪邦的百姓能够登入有福之地,所以从出生就带着教诲众人的妙法之源。”
大王说完,对着岩石说出心中记忆的妙法,岩石随着大王的诵读,自然的显现出光明以及诸神的形象。来自尼泊尔的匠师,奉王命将显现出的神像加以雕刻,以使百姓常来供养礼拜。
吐蕃王继而启程前往红山顶,修建宫殿,作为一统藏地的国都。@#
责任编辑:苏筱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