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提到“冬至”,这个称呼、那个说法很多,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来源。冬至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称“岁初”,一岁之初、岁首,也就是一年的开始,这是“冬至大如年”的由来。
“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其实大有来头,不只是地方风俗而已,这是沿袭自上古时代的历法而来的民俗。
冬至.新年
从周朝到秦朝,都以冬至为岁首。周代历法,以黄历十一月为“建子”之月,即冬至所在之月为正月,冬至为正月元旦。三千年前,周公测得日影最长的日子在冬至日、最短是在夏至日,并将日影最长的冬至日作为新一年的开始。并且冬至时要祭祀天神人鬼,《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盛大的歌舞仪典,以祭祀天神。
周代至秦代的历法以“冬至”作为一年之始。因为就在冬至夜,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到了尽头,从此后阳气又逐渐肇生,俗说“一阳生”,阳气将越来越盛,而阴气则越来越消弱。
后来,冬至成为节日--冬至节起于汉代。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 改订历法用太初历,以寅月为正月。寅月是现在中国黄历正月,立春之月。于是正月和冬至分家,冬至成为“冬节”。官府在立冬日举行祭天、和“贺冬”仪式,官场互贺“拜冬”、朝廷官府放假,士大夫安身静体,商旅公休停业, 城塞险要闭关,军队待命。

过冬至像过年,有些地方也有“吃了冬至(汤)圆,就长一岁了”说法。南宋陆游《己未冬至》诗记录他哀叹过冬至长一岁的心情:“老人畏添岁,每叹时序速”。
冬至大如年,从古到今在贺冬的节庆中,岁月的急逝也令各代人百感交集。@*#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