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7年11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北报导)11月12日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152岁诞辰,台湾各界人士今天上午纷纷到国父纪念馆向国父铜像献花致敬。
国父孙中山当年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创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所做牺牲奉献,受到两岸景仰与尊崇。每年都有两岸人士在孙中山诞辰时,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向国父铜像献花致敬。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12日上午在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永权等人陪同下,赴国父纪念馆向总理铜像献花致敬,他感谢孙总理缔造中国国民党与中华民国。吴敦义表示,今天向总理铜像致敬时,看到一旁的〈礼记礼运大同篇〉,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国父纪念馆有107字的〈礼记礼运大同篇〉,充分说明中华文化的精神是国父全力贯彻的。

吴敦义说,孙总理缔造中华民国就是秉持〈礼记礼运大同篇〉的宏远目标,这也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精神,“我们一定要朝这目标同心协力、共同努力,缔造一个更繁荣兴盛的中华民国。”

台湾国父纪念馆表示,为纪念国父诞辰152年,在11日、12日举办“纪念孙中山:公平正义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预计发表23篇相关学术论文,有来自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大陆与台湾的学者及各界贵宾共同参与。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学者从东亚、东南亚的角度,探讨孙中山思想于华侨社群的发展与影响;日本、越南、新加坡学者则就孙中山与各国史迹的关系作详细介绍。

台湾国父纪念馆说,回顾21世纪以来的国际局势,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言论,至今仍影响着海峡两岸甚至全球华人的社会发展,在纪念国父诞辰的今日,以博大公正、中庸调和、具弹性开放的中山思想,期望能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启示与影响,乃是学术界深切关怀的重要议题。

此外,台湾国父纪念馆在当天下午2点举办“纪念国父诞辰152年──青春、幸福、活力”活动,特别邀请景美女中乐仪旗队、视障科班音乐人所组成的妙音乐集国乐团、多元族群组成的台北市律动舞蹈推广协会、台北市新节庆合唱团、中正纪念堂志工合唱团以及中华民国团结自强协会合唱团等表演团体共襄盛举,由馆长林国章等人共同主持,带动现场民众参与这场多元艺文飨宴。

台湾国父纪念馆表示,藉由文化的“游于艺”,以推动族群和谐。最后,所有参加演出的团体与现场观众合唱国父纪念歌、中华民国颂等歌曲,希望让歌声带动全场气氛,激发民心士气,凝聚国人向心力,提升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以表达对国父的崇敬及对国家社会的爱。
推翻满清建立民国 孙中山受尊崇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名文、号逸仙,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在日本宣传革命时,孙中山以“中山樵”自称,之后大家习惯称其“中山先生”。
“我们国父,首创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重新改革中华……”一首国父纪念歌,道出国父创建中华民国的艰辛。

孙中山展开革命大业,可以从成立兴中会开始谈起。1894年甲午战争那年,孙中山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希望求见但遭拒后,更加坚定他推翻满清的决心,于是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这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运动成立的首个团体。
隔年1895年,甲午战争清廷战败,被迫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孙中山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但不幸失败,陆皓东等人壮烈牺牲。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国国旗是孙中山以陆皓东于广州起义的青天白日旗为蓝本,加上象征先烈鲜血的红色所设计。广州起义的失败,没有动摇孙中山的革命决心,1897年,孙中山曾派陈少白来台成立兴中会台湾分会,1899年孙中山更亲赴台湾,在台北长沙街与台湾志士共谋惠州起义。

结合兴中会、华兴会等组织于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后,孙中山策划多次起义,屡败屡战,这个阶段是革命过程的重要时期,许多民众明了孙中山的革命决心进而支持。一直到1911年3月29日,革命烈士黄兴领导的黄花岗之役,率人进攻两广总督府,经过激战,因寡不敌众,最后宣告失败;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但却引起全国瞩目,才有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成功,推翻满清,史称“辛亥革命”,这是一场改变历史的战役。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开办军官学校,创立国民革命军。孙中山任命蒋中正(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月28日,孙中山选定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建立陆军军官学校。5月孙中山亲自任命蒋中正为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任校长。
1940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因为感念孙中山,台湾各县市多有中山路;位于阳明山的中山楼,则是纪念国父诞辰百年而建造;总统府也于2015年将正门进入后的2楼大厅命名为“中山厅”。
责任编辑:苏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