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
才华横溢 仕途多舛的一生
唐寅时常远游,足迹遍及祝融、匡庐、天台、武夷等名山,然后又到极东之地观大海,南向荡舟洞庭、彭蠡。其中的匡庐就是诗人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

画家在经历山川各面向的美感冲击之余,免不了也受尽长途跋涉之苦,但这同时也是在丰富他的阅历,拓实他的胸怀。他在《青山读书图》就曾提到:“危椒绝磴走行旅,岚气湿衣云作侣。山腰隐隐见招提,落日长途渺何许。”虽有这种种苦头要吃,但他仍是甘之如饴。
唐寅虽然才华横溢,但经常伴随着他的却是“清苦”二字,导致他不得不以卖画为生。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志,他在言志诗中曾写:“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闲来写就青山卖”,古往今来,有多少“大家”能有这样的风骨、才情?
他仕途多舛,一生中曾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挫折,自此对仕途功名彻底绝望。一次是参加科举考试,别人舞弊却牵连到他,枉受牢狱之灾;另一次是接受南昌宁王朱宸濠招聘,后获知其野心,从而装疯避祸。
游历与艺术创作结合
唐寅从政争的漩涡中挣脱出来,登舟经鄱阳湖回苏州老家,中途登临仰慕已久的庐山,把自己放诸庐山的奇美中。唐寅此回游庐山,与以往游名山大川的心境稍有不同,他满怀感慨地登上这座名山,游遍庐山的险峰峻岭、飞瀑流泉,冀望大自然美景可涤荡胸中块垒。下山后,途经安徽,在友人处绘出《匡庐图》并题识:“匡庐山前三峡桥,悬流溅扑鱼龙跳;赢骖强策不肯度,古木惨淡风萧萧。”把当时的心境藉物描摹得丝丝入扣。
诸多感受,不是静坐家中就可想像或创造出来的。因此可以说,有了这些经历才造就了并丰富他的山水画的形式与内涵。所以他并不只是游山玩水,他的游历和他的艺术创作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是相辅相成的。
前面也提到,唐寅的画作之所以浑然天成,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他有很长时间是徜徉在群山百岳中,接收自然气象的洗礼,感受大山大水的冲击,以致胸怀千山万水,如同苏轼的“胸有成竹”,创作时能够源源不绝地随机取用。在山环水绕中,适时适地的缀以栈道溪桥,或亭台草堂,再佐以四时转换、晴雨变化等等,画面布局就足可随心所欲,千变万化了。
唐寅也在不同的画中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有由书僮陪着走在陡峭山路上的;有坐在水边听瀑布湍急声的;有在草堂中促膝闲谈的,有品茗下棋的,有独行步溪的,有水岸抚琴的……然而,讲得最多、最精彩的还是他自己的故事。唐寅藉画作道出了他的心境,也告诉人们,他心中一直向往着的就是那种悠游恬淡、无所求的隐逸生活。
唐寅山水画的代表作还有:《春山伴侣图》、《虚阁晚凉图》、《杏花茅屋图》《画山路松声》《采莲图》、《秋山》、《震泽烟树》《山水卷》、《江南农事图》、《花溪渔隐图》、《守耕图》、《函关雪霁》、《画金阊别意》《西洲话旧图轴》等等。@#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