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年俗“大鸡大利”“金鸡报喜”
黄历2017年是丁酉鸡年。鸡年到,民间年俗喜欢说“大鸡大利”,因“鸡”与“吉”同音,在中国年俗中是很受喜爱的一种动物。世世代代的华人有民俗在除夕、新年时画鸡、贴鸡画窗花以驱鬼怪邪气。常听到“金鸡报晓”、“金鸡报喜(谐音曦)”,以“金”形容鸡,含有大吉、珍贵的意味,那么为何称“金鸡”?真的有“金鸡”吗?

“金鸡报晓”“金鸡报喜”真的有“金鸡”吗?
隋代著作《玉烛宝典》(杜台卿撰)引汉朝《括地图》(著者佚名,已失传)的传说:
桃都山有大桃盘屈三千里,上金鸡,日照入此鸡则鸣,于此是晨鸡悉鸣。
《括地图》说,有金鸡站在桃都山上桃树上方,这山上桃树真巨大无比,树冠面积就有三千里广,视野宽广无障。每日第一道晨曦射出,金鸡就鸣叫报晓,引动全天下的公鸡报晓。
魏晋南北朝的《神异经》也有这样的记载:
大荒之东极至鬼府山臂沃椒山脚巨洋海中升载海日,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鸣,悉鸣则潮水应之矣。
《神异经》中提到往东行到世界尽头的沃椒山脚是巨大的海洋,海中有一扶桑山,每天海中日从这山升起、落下。那里有玉鸡、金鸡,玉鸡一鸣紧跟着金鸡鸣,金鸡鸣叫之后,石鸡也跟着鸣叫,然后天下的鸡鸣报晓,潮水也相应合。
瞧瞧这些中国古代的故事,可见,在中国文化中,“金鸡报晓”、“金鸡报喜(曦)”的说法之来源真是久远了。
@*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