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理解孩子

作者:心怡 (日本)
font print 人气: 467
【字号】    
   标签: tags: , , ,

欧美国家的父母通常都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人生;而亚洲国家的父母总是对孩子过多的干涉,对孩子的学习、升学、工作、结婚等等,无一不“操碎了心”。

我在童年时代非常羡慕欧美国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判断,鼓励孩子自己去实现梦想,而不是强加于人。我是个独生女,父母对我过多的疼爱、过多的干涉,有时让我忍受不了,最后别无他法,只好远嫁他国逃避父母的“关爱”。

最近一位住在日本的台湾朋友和我谈起,几年前她的女儿上大学时,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经常住在同学家里,我的朋友一气之下给女儿办理了退学手续,导致非常想上大学的女儿对父母怨恨极深,竟然在外面 流浪了一年多才回到家中。朋友谈起这些往事时,依然觉得女儿很无情,说女儿每到母亲节总是会忘记。

我说:“孩子喜欢自己独立生活、打工挣钱,其实并没有错。当然作为父母,担心孩子在外面一个人生活、受苦也没有错。但是,这样强制的方式,孩子肯定会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反抗期的孩子,用交流、沟通的方式比较合适吧?虽然是孩子,但是也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啊!”朋友听后顿时醒悟,主动去和女儿道歉,多年来的矛盾、怨恨消失了。

有时父母和孩子在解决矛盾时,不是用交流、沟通的方式,而是用赌气的方式,这样导致矛盾越来越大。尤其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父母不理智、不冷静的做法会导致孩子怨恨父母,甚至离家出走表示抗议。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建立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被孩子接受。

我的孩子上保育园之后,我比较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同时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我的父母问我:“你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听话呢?如果你小的时候,也是这么听话就好了。”我笑着答道:“我是用你们教育我的方法,反过来教育我的孩子:不娇生惯养 ,让他们从小吃苦,并且尊重、理解他们的想法。”父亲听了,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 ,而母亲却没有听懂我的言外之意。

日本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学习,一般孩子放学后会到私塾继续学习。而我让孩子们自己凭兴趣学习,不用去私塾让人看管着学习。

另外我也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们上小学时,都觉得上大学没有意义,浪费时间,我表示支持他们的想法;孩子们上中学之后,觉得不上大学的人是没有教养的人,我还是表示支持他们的想法。有时候孩子们故意气我:“我们考零分,这样你去学校时就会不好意思了。”我说:“好啊,如果你们喜欢零分,那么你们就考零分吧。记住,你们是在为自己学习,不是为我学习。”

日本的孩子一般是从高中开始打工挣零用钱,我也鼓励孩子们独立起来。小儿子不喜欢学习,我鼓励他学习艺术,他选择了艺术学校,现在可以自己独立生活了;大儿子非常想上大学,但是不爱学习,我告诉他不付出辛苦就不会得到,于是他决定自己贷款上大学;女儿非常喜欢学习,成绩优异,我也告诉她自己选择未来,不要依赖别人。

@*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父母都实施铁的纪律,扮演悍母来教养孩子。还是有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具备创造力与独立性,同时减少对考试成绩的迷思。他们确保孩子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是一味地屈从权威,能够发展并保有独特的人格与自信。
  • 青春期子女经常挑战父母的权威,当孩子对你的苦心完全不领情时,你可能很想打退堂鼓,千万别放弃他们。健康医疗网站WEBMD的专家指出,当孩子不再向你倾诉心事,情绪不稳用力摔门,不管怎么处罚还是晚归,你可能应该调整教育方式了。这是一个快速变迁的世代,父母应多花点心思去认识青春期子女所处的世界,不能完全按照书本来教养孩子,更要关注青春期子女是否有喝酒或吸毒的问题。
  • 桃园县政府于温馨的五月办理模范母亲表扬活动,社会局长陈仲良6日下午1时在局长室办理茶会,邀请3位今年获奖的模范母亲分享教养孩子的点滴,希望透过这三位坚毅不拔永不放弃的生命印记,唤起为人子女感念母爱的意念;模范母亲的孩子,展现自己的专长,也深刻表达对母亲的感恩,现场气氛温馨感人,让人深深感受到母爱的坚毅与温柔。
  • 教养孩子不容易,生活时间安排好,父母会轻松不少。
  • 乐于助人,学会感恩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和厚待,而且他们也更容易成为快乐和健康的人。教育心理学专家教导人们如何培养品德高尚的孩子。
  • 许多父母受到心理学“制约理论”的影响,认为必须透过威吓或奖赏才管得动孩子,其实不然。愈强迫,问题愈多。不给压力,孩子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你给压力,反而会让潜能被压下去。
  • (大纪元洛杉矶工商讯)孩子是父母的宝,但几乎每位父母在管教孩子时也都遇到过生气着急的时候,虽然是一颗为孩子着想的心,但可能会让双方闹得不愉快,或让自己失态。3月26日周四,首都学院(Capital Education Institute)与苹果豆幼儿园将联合举办教育讲座,教您更好的处理亲子关系。
  • 父母要明白我们眼前看到的虽然只是一个孩子,但随着地点、状况的不同,与我们互动对应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一个叫做婴儿自我、一个叫做成熟自我。更重要的是,那个令我们头疼、叫做婴儿自我的家伙,总是最早出现且挡在最前面......
  • 孩子在学校里或是课堂上总是状况连连。不是上课爱讲话,就是和男同学玩到起冲突、或是把女同学逗哭......虽然父母三申五诫、处罚警告,状况却未见改善,孩子还是经常被老师写联络簿,要求家长要纠正孩子在校的这些不当行为。面对老是出状况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办?
  • 大多数的父母总是祈求子女生活能轻松一点,少受些挫折与打击。其实人生不可避免遇到不计其数的苦难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狂风暴雨总是不预期而来。为人父母应该让孩子们能带着“深根”成长,这样他们就能从最最来之不易的地方得到最好的养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