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中国功夫茶茶艺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21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6年09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姜斌综合报导)中国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而茶艺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精湛的茶艺不仅可以让我们品尝到馥郁甘醇的茶汤,同时也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体验。

下面是茶艺师宁静女士的“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的精彩瞬间。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孟臣沐淋:用开水烫壶温杯,提高茶具的温度,为泡茶做好准备。惠孟臣是明代的制壶名家,以擅制小壶闻名,作品很适合泡功夫茶,因此后世把泡功夫茶用的小紫砂壶也称为“孟臣壶”。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乌龙入宫:将适量茶叶拨入紫砂壶。“乌龙”即乌龙茶,也用来泛指茶叶。紫砂壶是茶叶的“宫殿”。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悬壶高冲:用沸水高冲,使茶叶在壶中翻滚展开,充分激发茶香。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玉液移壶:将紫砂壶中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分承甘露: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地倒入闻香杯。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高屋建瓴:将品茗杯盖在闻香杯上。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物换星移:将盖在一起的杯组悬空翻转,并且要滴水不漏。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敬奉香茗:将翻转后的杯组放在托盘上,敬奉客人。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空谷幽兰:将闻香杯轻轻提起,细细品味茶之幽香。

中国功夫茶茶艺表演。(姜斌/大纪元)

初品奇茗:以“三龙护鼎”手法(拇指和食指端起品茗杯,中指在下托住杯底,三指似三条龙)执杯,慢慢品尝茶汤滋味。

稍后,将另文为您奉上茶艺表演的完整视频,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冯文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爱茶的我,内心是清净的,喜欢喝淡茶,在淡雅的檀香中,冲泡一杯自己喜欢的茶在手,看着那晶莹剔透的汤色,静心体会这美妙的感受。
  • 在千姿百态的茶壶中,我只对“倒把西施壶”情有独钟。
  • 茶人常说:“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
  • 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宝塔诗,写出了中国茶文化的意境。
  • “能摘天上月,难采山中宝。胶南玉观音,武夷大红袍。”(茶谚)
  • 传说中的东方美人茶是上天巧妙安排的神奇美味。每年端午节前后,是我最期待的东方美人茶的采收期。
  • 人间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饮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还能让我们静心、宁神,有助于去除杂念,以茶悟道,提升生活与生命的境界。不论你平日喝不喝茶,别错过四月天与茶约会的好时机!俗语说“一两黄金一两茶”“一两明前一两金”,其实,爱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从文化的视野出发,讲讲四月天的茶知识,顺及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茶。
  • 宝塔伴茶诗,唐诗一经典,!中唐隐士陆羽开启了中华茶道,他透过实地调查研究写下《茶经》,系统地介绍了茶道,包括怎么造茶、煮茶、饮茶,怎么运用茶具、茶器,也介绍了茶史、古人茶事、哪里有好茶等等。陆羽《茶经》把药用之茶转入饮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艺术就蓬勃发展了。本文要介绍的这首元稹的宝塔诗《茶‧一言至七言诗》贴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致内涵与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谊。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品,上古时代神农氏便使用茶来解毒。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写成《茶经》,将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许是茶本身苦口却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备着哲思与禅机,茶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尤为密切,故而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雅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