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大暑溽暑清补养生 大雨时行惊洪灾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表现天候气象的一个节气,在“小暑”过后15天登场,一般在阳历7月22日到24日间,当太阳运行到黄经120度时交节。小暑以后,有一天热三分的说法,到了“大暑”,对中国大陆华中、华南一带来说,也就是年中最热的时节登场了。大暑也是夏季最后的一个节气,大暑的物候现象将持续15天,大暑之后,就是立秋了。
大暑物候
“土润溽暑”、“大雨时行”是大暑的物候表现,湿热蒸郁,让人汗流浃背、挥汗如雨。这样暑热郁郁的时日也是喜温的农作物迅猛窜长的时节。俗谚云:“大暑热不透,收成就不够”,表示大暑该热不热是气候不顺的现象,该年的收成可能就不好。
大暑常伴着猛烈的雷阵雨,迅雷中不及掩雨,阵雨来得猛去得也快,霎时一场大雨后暑热也稍稍消去几分。台湾俗谚有一说:“大暑热不透,大水风台到”,意思是大暑时节不甚热,其后恐将有台风来袭,要慎防。
大暑节气中的保健
大暑跳
大暑天热,身体里的阳热之气也最旺盛,在大暑这一天轻松地跳一跳,俗称“大暑跳”,可以刺激脚底穴道,赶跑体内累积的寒气,让血液循环更好。作法就是赤脚弹跳,想像自己脚底下好像装有一付弹簧,身体跳起来触地后,就又弹起来,好像弹簧的弹跳一般。轻松跳一跳,避免过犹不及喔!
大暑养生排湿热
大暑虽然天候湿热难耐,然而这时也是清除体内湿热、浊热的好时节。清除湿热不是来一杯冰品、冷饮消暑,实际上,冰品、冷饮对排除湿热并不好,过量反而导致燥热危害身体健康。大暑排湿热的养生作法采“清补”,补充具有清热、解毒、退火的食品,如夏季盛产的苦瓜、冬瓜、丝瓜、西瓜和绿豆等等,都是“清补”的好食材;另外红豆、薏苡仁等则是排出体内湿热的良品。中国的医药书中,如撰成于万历六年(1578年) 的本草纲目,汇集了明朝以前的药学研究大成,对食疗养生食材有丰富的研究记载。
冬病夏治 调理养生
中国的调病、养生文化中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身体虚弱患有冬季慢性病的人可以把握阳气兴旺的大暑节气前后的“三伏天”调理身体、增强身体的阳气,防治冬天的慢性病。今2016年的三伏天之期间共有40天,从7月17日“入伏”,到8月25日“出伏”。 大暑节气落在入伏之后、7月27日的“中伏”之前。
大暑前后极端天候的警讯
大暑是一年中气候最热的时节,也是雷阵雨的形成最迅猛的时节,天气的异常变化在此节气前后也表现得极为明显。
世界气象组织(WMO)在今(2016)年7月21日表示,陆地和海洋6月温度创下连续14个月新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创新高,使全球暖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今年夏天特别热,地球将迎向史上最热的一年, 同时,会伴有极端的降雨现象。
从真实发生的情况看到,7月20日,中国北京遭遇极端暴雨,平均积水1.5米 ,房山北窖更达3.9米,北京到处“看海”。在此之前,河北省 18座水库提闸泄洪 ,有些地区的雨量达“百年一遇”超水准。
7月19日,山西省全省119个县市中已有109个县市出现降雨,其中34个县市出现暴雨。山西省太原水患严重,积水达到齐腰深度。在7月初长江、汉江江水暴涨,在两江交汇的龙王庙险段,江水已经涨上观景台,武汉三镇受到洪水之困。
天候的极端化、大暑节气前后极端降雨的现象,是伴随着高度工业发展、人口与城市密集发展中,人类不能不重视、不能不严肃面对的攸关生死的气候变迁课题。年中逢大暑这节气,提醒人类环保意识、实践环保生活,成了应时应景的当务之急,因为人类取用环境所造成的一切改变或破坏,在人与外物间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都会还回到人类的身上。@*◇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