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历七月初七日是夏季,夏日夜晚的星空银河壮美,隔着银河的两岸,有两颗明亮的星宿遥遥相望,一是织女星(天琴座主星),一是牛郎星(河鼓二,天鹰座主星),两星相距16光年,银河中还有一颗天鹅座主星天津四,合称为“夏季大三角”,又名“夏秋大三角”。
“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姊诞、女儿节等,起源于汉代,古代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出现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之句。黄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有各种活动,大多是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相传妇女们在这日夜晚,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为“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古代制衣全凭一双手,耗时费工,女红针黹是姑娘们必学的手艺,七月以后,天气渐凉,裁制秋冬衣裳正当时,《诗经》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妇女皆愿乞得巧手艺。

古时男耕女织,夏日夜晚纳凉仰望星空,坐看牵牛织女,七夕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与牛遂成主角,文人墨客赋予了人间的真情挚爱,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民间传说虽版本诸多,但都大同小异。
相传久远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一位少年郎父母早逝,和兄嫂一起生活,后来分家.他只分得一头老牛,这头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规被贬凡尘。有一天,这头老牛告诉牛郎,黄昏时有七仙女于湖中沐浴,只要收起一套衣服,便可娶之为妻。牛郎依照老牛所说的去做,果真如愿,娶得织女为妻。
织女是天上王母娘娘七个外孙女中最年轻的一个,由于她擅于纺织,故有“织女”称号,与牛郎婚后生活幸福,还育有一儿一女。而那头牛太老了,在垂死之前,嘱咐牛郎说:“我死后,你要把皮留下来,日后遭遇急难,披上牛皮会对你有帮助。”
好景不常,牛郎织女的婚事被玉皇大帝得知,织女私嫁凡夫,他非常生气,王母娘娘亲领天神,趁牛郎不在家时把织女押回天庭。牛郎回来后,不见织女,焦急中想起老牛临终嘱咐,于是他披上牛皮并用箩筐挑起儿女,才刚出门就飞了起来,随后穿云越雾,眼见织女在望,一家人即将团聚。不料,王母娘娘取下金簪向天一画,霎时波涛滚滚、大浪滔天,一道天河横亘天际,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与织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却不得相聚。后来玉帝感其至诚,准许他们每年七夕,以喜鹊搭成鹊桥在天河相会。
七夕夜经常会下雨,称之为七夕雨,传说就是牛郎织女倾诉相思的泪水。《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纎纎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今逢七夕,使我想起了那纯真、懵懂年代的一段往事。那年我16,欣赏一位心中的白马王子,虽然每天上学都能见到他,但是距离之遥赛过银河,明知永远也不可能有鹊桥,只要能看到他即已心满意足,只要是想到他就心生愉快,梦里也会笑醒。一年耶诞节,我寄了一张贺卡给他,怕他猜透,我不敢署名。如此心境陪伴我3年。
后来听说他结婚了,我心失落,惆怅不已,若干年后我也入社会工作、结婚、育儿,但是那段最初、最真的情怀始终不忘,在心中为之留有一席,虽设门窗却关不严,不时开启。一天,偶而听同学谈起他在某校任教。巧了!那不正是父亲任职教授的院校?我心为之一动,希望能见到他的模样。于是有一天,略施脂粉,穿着得宜,心里提醒自己是有事去找父亲,真实的愿望是假装巧遇能够见到他!
上天竟然察觉我的心思,近午时分,进了校门往教职员休息室方向走去,不远处迎来一位男士也往同一方向行走,我已看出是他,两相照面,我故作惊讶并先行招呼,他站定、望着我,似乎在确定面前的人是谁?不等他言语,我先报上姓名,他微笑表示记得。之后,共进午餐,原也不熟,当然话也不多,谈的是些共同认识的同学以及彼此近况。
随之时空变迁,现代青年男女也许觉得不可思议,那一次共进午餐竟是我第一次与他面对面谈话,那年我34。我庆幸自己敢于破解青涩迷障,如今回望过去,遗憾与惆怅已升华为烟云不知去向,只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片段,连点缀也算不上。
自来真情最感人,古今中外皆然,无论是东方男女情感的含蓄、内敛,或是西方人的主动、直率,之所以动人心弦皆出于无私、没有条件、全心意为对方设想。情感是双方内心真实感受,任何一方都无法勉强,也不应勉强。
西风东渐,七夕已不乞巧,换作了中国的情人节。七夕神话故事凄美动人,亘古不衰,星空浩瀚,银河浩渺,天上的牛郎、织女二星宿被人间谱成了人格化的爱情故事代代传诵,真假无人计较,它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