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我经常一心二用,把握上午到公园运动的时间,顺道画下日常生活里与我时而照面的景物;尤其常见“公车”总在固定的时间点,一班接一班进站停靠,让乘客上上下下、来去自如地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一年到头、周而复始都不曾改变。
从来此运动后,我发现我的运动时间竟然能和公车到站时刻重叠,而且经常出其不意地不用看表,只要看公车靠站了,十之八九都能猜准当下的时刻!原来,生活只要多一些留心,就能轻易知道公车固定进站时间,如果只是随兴地想候车就候车去,那很可能上班公车才刚开走不久,等下班车来还得浪费不少时间。
还好,这公车站有椅子和树荫,让等车的人边滑手机边等车,也能消磨冗长的等待时间;但我实在不舍这样虚度光阴,所以从台北搬回桃园创业第5年,我便强迫自己一定要学会骑机车,从此以后不论到市区采买或偏远的公家机关办事,我几乎都不再搭公车了。促使我学机车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我住在偏僻的眷村里面公车班次极少,除了清晨和傍晚上学、上班时间外,其他时段几乎1小时才来1班车。
想当时我只会骑单车而已,儿子未满18岁在台北念书住校,我们自然也没给他买机车。每星期他放假一定会回家小住2天,从台北县山上的学校回桃园眷村老家,得搭2、3趟公车转来转去的非常不方便,还得顺便拎一包脏衣物回来清洗,洗衣服倒是很简单,只要交给洗衣机就成了,何况家里还有烘干机。但儿子回来我也没特别煮好料,只烧2样他最喜欢的“咖喱鸡”和“日式炸猪排”就能满足他的胃了。
每回将儿子的衣物打理好,吃完晚饭,我送他从家门口走到眷村口公车站。这是一条距离不短的马路,我们母子两人总是在傍晚的天色里边走边聊,然后一路聊到候车亭。几乎每次等车都没有旁人,只有我们母子俩。
候车亭里摆放着十分简陋的铁条椅子,倒是旁边的路灯映照着儿子稚嫩的脸庞,我边望着他、边叮咛交代学子出门在外的“生活态度”,那时候听他说学校里有不少同学在玩“直销、期货”之类的兼差行业赚钱,也有些同学在外头打工赚零用钱。我不是一个爱说教的母亲,只是像一个长辈朋友般倾听他的声音,奇怪的是在家里没机会这样殷勤垂问,也没有临分开前的感受吧。
没想到事隔多年的现在,他已接手家中小面馆子,是个30好几的大人了!我的脑海却经常浮现我们母子2人在乡间眷村等公车的情景,尤其夏天的傍晚,从眷村口步行往公车站的路程,晚风徐徐吹拂着衣衫,橘色带些紫蓝色调的彩霞挂在天边,像一幅美丽的画般,依然温暖印照着我的心田!@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