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才子任蕃,游浙江天台山中子峰时,在寺壁上题了一首诗:
绝顶新秋生夜凉,
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一江水,
僧在翠微平竹房。
当他离去已久,在道路上突然想到:“一江水”改为“半江水”更好。一是描写景色较切,因为江边有高峰耸立,月色只能照到半江,而不是一江;二是“半江”则显出半是清辉,半是幽暗。明暗相映,更富有诗意。但此刻,他已离游处百余里。为使诗句更佳,他又不顾百里之遥,返回改诗。谁知等他返回后一看,有人已将诗句改为“半江水”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也说明这一字之改,是非常必要的了。
后人称道任蕃这种严谨精神,又在任蕃题诗处,更题一诗,称“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
而任蕃留给后人的,自然不仅是诗句,还有那呕心沥血、刻意精求的精神。@*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