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杖责督促,傅山家教谨严

作者:秦如初

新的河道开通了,船可以通到大海,运来鱼、盐。高尚的薛公让百姓都得到了他的好处。(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61
【字号】    
   标签: tags: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有名人物。他初名鼎臣,字青竹,号啬庐、石道人、丹崖翁、青羊庵主等,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也有人说他是忻州(今属山西)人。

傅山是明未的秀才,明朝灭亡以后,他便“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隐居不出,自称居士、道人。顺治十一年(1654),他因河南一个案子牵连,被捕入狱,便开始绝食。一连九天,几乎要死,被他的一个学生,用奇计救出。但傅山却深以为憾,认为不如死了痛快。清朝开博学鸿词科,实是要以此招揽人才,傅 山拒绝别人的推荐,不肯入京城应试。去征召他的官员强迫他,以至于将他连床抬着走。到离京城二十里时,他死也不肯入京。别人无法,只好代他向朝廷称老病。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表示他“不事二主”的民族气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表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精神。

傅山博通经史、诸子、佛道、医药等学问,也能诗文、书画、金石,尤其以音韵学见长,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对后人很有影响。

傅山从小就是个神童,很小就开始读十三经等经史典籍,后来其书法和绘画又非常有名。傅山对待傅眉等几个儿子,要求十分严格。他常常周游四方,出游时,总是叫儿子们,拉着他乘的车子行走。晚上到了旅舍中,他就点上灯,督促儿子读经史等书籍。晚上诵读过后,要求儿子们第二天早上,一定要能够背出来。如果傅眉等背不出来,傅山便用杖责打他们,丝毫也不姑息。

傅山当傅眉、傅仁等儿子不在身边时,曾特意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跟他们讲读书之事。在信中,他谈到自己年少时记忆力极强,选取《文选》中五十三篇文章来读,一个早上就能一字不错地全部背出来。傅山跟儿子们说这些,并不是想要夸耀自己,而是要说明下面的道理:“然如此能记,时亦不过六七年耳。出三十则减五六,四十则减去八九,随看随忘,如隔世事矣。”年龄越大记忆力越差,只有六七年时间记忆力最强,三 十岁便减退十之五六,四十岁便减退十之八九。他勉励儿子们:“你们的天资都属中上,算是可以读书的,此时正是精神健旺之时,应该专心致志读三、四年书。”

“尔辈努力自爱其资,读书尚友,以待笔性老成,见识坚定之时,成吾著述之志不难也。除经书外,《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国语》、《管 子》、骚、赋,皆须细读。其余任其性之所喜者,略之而已。廿一史,吾已尝言矣(金、辽、元三史列之载记,不得作正史读也)。”

傅山除告诫儿子认真读书以外,还具体地为他们开列出书目,要求他们按照所提到的书籍,认真细读。教读之心,可谓良苦!@#

(《清史.傅山传》、《池北偶谈.傅山父子》、《霜红龛集》)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语云“积善余庆”是指积德行善之家,福报盛大,恩泽及于子孙。以下为古籍中记载几个与科考和功名有关的故事。
  • 三月份是全美妇女历史月,本周也迎来了妇女节(三月八日)。从古到今无论在哪个国家,女性以其特有的身份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您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什么样子的?您认为什么才是“女性之美”呢?
  •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自己首先要表现得优秀。
  • 并非所有的富翁都过着奢华的生活,一些富翁自己十分勤俭,但却会做很多慈善工作,为慈善事业捐出大量金钱。英国一名百万富翁在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但他却在遗嘱中给一家医院捐赠了高达150万英镑的善款。
  •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豫章新淦(江西南昌境内)人。以前,陶侃的父亲取她为妾,生下了陶侃。陶家贫贱,湛氏就靠纺织挣钱,供养儿子,让他结交胜过自己的朋友。这位湛氏贤妾,福荫了陶门的几代人!
  •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一段可爱幼儿折叠衣服的视频,不仅收获数千万网友点阅,还引爆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激辩。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