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台湾产业转型 卡在缺自主创新

人气: 25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6年03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翠玲台湾台北报导)产业转型在台湾已经喊了多年,但一直停滞不前,导致人才、技术不断流失。台大公共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吴启祯表示,台湾要往创新转型发展,关键在自主创新(Homegrown innovation)。国外研究指出,创新、转型是经济体内部能否形成自主创新,也就是创新必须从台湾“长出”。基础研发是自主创新很大的力量,近几年台湾基础研发占GDP 3%,但都集中在中后段基础研发,前段连经费的一成都不到。

技术贸易收支比是衡量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吴启祯说,台湾其实处在很不利状态,台湾对基础研发的投入与技术贸易自主性的提升,跟韩国相比差距很大,这是新政府必须面对的困局。

选前朱阵营喊出调涨工资1年内到3、4万,蔡英文阵营回应调涨工资不可能带动经济成长,这个论述需要更细腻去看待。联合国2012年报告指出,调涨工资是经济恢复成长关键,理由包括预期心理,如蔡英文选举时主张振兴台湾内需生活产业,可是在薪资低落状况下,不管是厂商或消费者都没意愿做投资、消费,内需产业很难做得起来。且除预期心理外,社会团结、民主机制、创新经济需求也都需要提高工资。

“传统经济思维没办法解决台湾发展的困境。”吴启祯说,传统经济思维所有推论都建立在假设个人寻求自立的基础上,因为缺乏国家及主权观感,是反社会性及反政治性。欧洲产业科技创新,核心观念是科技循进步法规而前进。一味从资本利益出发,提供产业更多外劳、帮产业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都过时了,没办法让产业升级,真要升级必须用更严格的法规迫使产业在进步价值(包括社会企业、环保、绿能等)上前进,这才是西方经济实力的核心。

过度倾共 中国路线自爆

吴启祯表示,国际政经板块已经从后冷战到新冷战阶段。TPP重返亚洲,清楚显示美国在新冷战格局中要围堵中共。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来说,过度倾共在经济上会导致失败。不管是觊觎代工能量、低工资还是内需市场,依赖中国市场、把中国路线当成台湾经济战略核心,会是很大问题。

去年8月央行公布报告,挑明说中国路线是导致台湾经济失败很大的原因,包括台湾出口地理结构过度集中在中国、产业结构过度集中在资通讯与中间财产品,然后中国进口力道趋缓,后者跟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对内实施制造业复兴、工作回流措施,对外进行围堵政策有关。

吴启祯指出,中国路线从2001(民国90)年开始,到2009(民国98)年ECFA是高潮。ECFA一直号称中国对台湾让利,但前年反服贸之后,媒体跟进做报导,初步统计发现,早收清单当中,中国对台湾降税产品,在中国市占率不断下滑,并没有因为中国让利或免关税而提升,反观台湾对中国开放产品,在台湾的市占率却增高。

吴启祯表示,受中国经济机会论以及两岸贸易顺差影响,台湾从李登辉时代开始对中国输出大量资本与技术。李登辉时代投资金额年均美金16.1亿、扁政府时代每年跃升4倍、马政府第一任期则高达美金119.2亿。中国崛起之后台湾对中国顺差增加很多,外汇存底不断增加,或只要台湾跟贸易对手有顺差就是好事?这是很大的迷思。

“中国路线走到后面会自我失败。”吴启祯说,台湾海外投资占每GDP 2%、占台湾固定资本形成9%。日本海外投资相对经济规模不过才占1%,南韩才1.4%。中国路线导致那么多资金、技术转移到中国,对台湾是很大伤害。

此外,支持中国路线的论述主张把下游厂商移到中国,台湾专门从事中上游及机具设备生产等中间财产品,出口比例高达3/4。这些产业特质是技术标准化,台湾产业结构因此狭隘化,面临国际产能过剩竞争的格局,利润下滑,也可用来解释台湾薪资变化。2002至2012(民国91至101)年台湾制造业跟日本、韩国相比,几乎没什么成长。韩国10年前跟台湾水准差不多,10年后已是台湾2倍。日本虽然过去经济失落2、30年,可是制造业工资还是不断上升,显示日本的技术并没有退步。

加入TPP,吴启祯说,蔡英文上台之后,可预期会是一个主要诉求,但加入TPP并不能解决台湾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因为美国制造业复兴、工作回流措施,导致中国进口力道趋缓,加上中国本身也有产业升级的压力,因此严重冲击台湾。央行很清楚指出,台湾出口大宗已经被取代,而受冲击程度不是每个产业都一样,取决于技术自决能力、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

责任编辑:韵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