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淘宝彩票 - App Store

母积功德 儿子延寿

作者:天羽
font print 人气: 843
【字号】    
   标签: tags:

某个人生活的好,不仅仅与自己有关,还与自己的家族或亲人有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虽不是那么准确,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据《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有个叫陈四的农夫,夏夜在草棚里守瓜。他远远望见柳树下有几个人影,疑心是偷瓜贼,便假装睡着听着。一个人说:“不知陈四睡了没有?”另一个人说:“陈四用不了几天,便和我们在一起了,怕他什么?昨天我去土神祠值班,看见城隍的公文了。”又一个人说:“你不知道吗?陈四延寿了。”大家问怎么回事,这人说:“某家丢了二千文钱,婢女挨了几百鞭子也不承认是她偷的。”婢女的父亲很生气,说:“生了这样的女儿,不如没有。如果是她偷的,非勒死她不可。”婢女说:“我承认也是死,不承认也是死。”大哭起来。

陈四的母亲同情她,偷偷把衣服当了,换来二千文钱,还给主人说:“我这老婆子糊涂,一时见利偷了钱,以为主人钱多,未必能马上发觉。不料牵连了这个婢女,心中实在不安。钱还未用,我冒死自首,以免结下来生的冤恨。我也没脸住在这儿了,从此将到别的地方去。”婢女于是得救。

土神称赞她不顾自己的名声而救人,报告给城隍,城隍报告给东岳。东岳查阅名册,发现这老妇该晚年丧子,冻饿而死。因有这个功德,判陈四借来生的寿命,以使他在今生抚养母亲。你昨天值完班走了,不知道。

陈四心中正愤恨母亲因偷钱被赶走,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过了九年,母亲去逝。葬事结束后,陈四也无疾而终。

原文:农夫陈四,夏夜在团焦守瓜田,遥见老柳树下隐隐有数人影,疑盗瓜者,假寐听之。中一人曰:不知陈四已睡未?又一人曰:陈四不过数日,即来从我辈游,何畏之有。昨上直土神祠,见城隍牒矣。又一人曰:君不知耶?陈四延寿矣。众问何故,曰:某家失钱二千文,其婢鞭数百,未承。婢之父亦愤曰:生女如是,不如无。倘果盗,吾必缢杀之。婢曰:是不承死,承亦死也。呼天泣,陈四之母怜之,阴典衣得钱二千,捧还主人曰:老妇昏愦,一时见利,取此钱,意谓主人积钱多,未必遽算出,不料累此婢,心实惶愧。钱尚未用,谨冒死自首,免结来世冤。老妇亦无颜居此,请从此辞。婢因得免,土神嘉其不辞自污以救人,达城隍。城隍达东岳,东岳检籍,此妇当老而丧子,冻饿死。以是功德,判陈四借来生之寿,于今生俾养其母。尔昨下直,未知也。陈四方窃愤母以盗钱见逐,至是乃释然。后九年母死,葬事毕,无疾而逝。@#

责任编辑:洪伟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就在他的侄孙要去任职的前一天,郑浣将这个侄孙找来在家里一起吃饭。吃的饭有蒸饼......
  • (shown)不一会儿,楼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挟雷鸣袭了过来......
  • (shown)《三言两拍》中“裴晋公义还原配”讲述了一个小故事,诠释了人定胜天的真实涵义。
  • (shown)大概誓约就​​像是我们常说的口头合同一样,是受到一定的法理承认的。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 善有善报,自古不虚。据清朝梁恭辰的《劝戒录》记载,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经营盐业,家道殷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