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到海外洋人的环境已久,却不能忘记我中华文化。五千年灿烂文明,无一日或忘。诚如看过神韵2016年巡演的一位纽约观众1月15日接受采访时所言,“(神韵)让我看到中国的美丽、中国正在遭受的苦难和中国的希望。我很开心能看到中国的希望,那就是当神佛降临世间,所有的一切都会回归到应有的美好状态,中国会再次展现她的美丽与辉煌,对此我深信不疑。”该篇报导的标题是“神韵带来希望 中国将再现辉煌”,恰恰昨晚临睡前我看过,也引起我共鸣,中国会再现辉煌,对此我亦深信不疑。文化艺术,她的内涵是能打动人心的。
我有一位朋友,他祖籍福建,美籍华人,来自东南亚,虽然中文看不很懂,但有一颗善良的心,数年前他曾与我共享过他的USB,里面录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诗文,这两日神韵一六季演出我们也都有幸欣赏过了(其实当然是意犹未尽),昨夜风雪,今日太阳也出来过,晒化了一些冰雪,天气仍然寒冷,在家闲来无事,阅读他老先生录的各种文字学说,读到《千家诗》不几行,便看到唐代大诗人李白这首〈独坐敬亭山〉,一眼看过,便觉喜欢。
我从我书房直接能瞥到窗外后院的松树被风吹得摇晃,它的树顶甚至三、四十度的顺时针、逆时针的交替摆动着,我能坐在温暖有灯光的房间,甚是感恩,也不知命运之手会怎样摇晃这世间与人类?
独坐敬亭山,真乃千古名篇。
历来我读书养成习惯,只看原文,不看解说,因为我迷信要直接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单独去领受他、她的精神特质。当然,我也会了解作者的背景生平,而且我不懂时,依然需要阅读辅助及相关解说及材料。因为毕竟人类大概始终愿意做学识渊博之人。进而又想,知识的最高峰是什么?应该是真理吧,用简单、朴素的真实的道理,能够阅读宇宙与人生而没有障碍。
只是有些些忐忑,因我自己钟爱此诗,便要将心得分享,终是州官点灯的嫌疑多了一点,素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独坐敬亭山。南宋英雄岳飞曾赋词〈小重山〉,其中有“起来独自绕阶行……白首为功名”语,末了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北宋名臣王安石隐居钟山,亦曾写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花诗,古往今来,不如意事常八九,不论是千秋大业的铸就,还是个人命运落花委香尘或是扶摇直上,而唯有艺术能将精神的痛苦提炼、升华出来,再现一个人经历磨难后的成长,而成为他人或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共有资源,人生的路,该怎样走?人生谁无坎坷磨难,怎样走过来的?经过痛苦和自省,乃至独处,独自品味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命运,父母妻子不能替代,生命要在任何一个阶段做出选择。伍子胥吴市吹箫行乞,过昭关一夜白头,他是在生死颠沛流离的动荡中独坐敬亭山。这敬亭山,可以指命运一个阶段的关口,或是内心开启自省的阶段甚至享受独自美的道德境界,山中有神仙,神仙造化的世界,当是无穷尽的奥妙。世上何人,能不去反省内心?否则,福禄用尽,去所应得,仍是种因得果。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只写景,心境化入景中,是景不是景,语意带来的语境高远、似可无限伸展。接下来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山景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诗人手笔,实入化境。
似乎在欣赏山景,然而将人生的感悟,平宁的孤寂也好,千言万语,人生的千山万水都省略了,生命多年人间际遇化繁入简,而简单至极的所述景致中,有无限的心意,平淡见绮丽,浪漫自遣,雍容中自是有大气,终归平和,“只有”二字,并不真正感伤自怜,通篇回顾下来,一唱三叹罢了。有诗经之风,诗三百,思无邪,中和之美,哀而不伤。
好诗其实难以评价,因为她内涵很深,艺术的水准反映出内心的思想境界,艺与德不可分,当她到了那个境界水准以后,只是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人类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无价之宝。这样的文化艺术,滋润人类的心田,成为丰富的艺术源泉,在历史与未来之间交相辉映,诗人千古留名,实为其道德修养的境界所致,内心世界丰富何可言喻,只是用文字来表达而已,诗人的人格修养、道德境界、风格特色,在不同的诗作中是一脉相承的体现,譬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仍是思无邪,只为“与尔同销万古愁”!@*#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