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老人的镇国宝珠

font print 人气: 649
【字号】    
   标签: tags:

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封尉李勉的任期满了,就乘船沿着汴河东去,想到扬州游历一番。

李勉路过睢阳时,忽然有一个波斯国的老人,拄着拐杖急匆匆地赶来找他,神情可怜地对他说:“我是个漂泊异乡的外国人,如今重病在身,时间应该不多了,我想到扬州却担心孤零零死在半路上。我听说您是个德高望重的好人,就来请求您把我带到扬州吧!”

李勉见他一副可怜相,不觉动了恻隐之心,眼框一红,就让他上了自己的船,给他安顿在后舱,并吩咐家人每餐都为他送粥饭,照顾得很周到。

波斯老人十分感激对李勉说:“实不相瞒,我本是波斯国的贵族,来到中原经商已二十多年了。我家里还有三个儿子,他们一定会来寻找我。”

李勉安慰老人说:“老伯伯,中国有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您既然上了我的船,我理应照顾您,就请您放心吧!”老人听了不觉淌下两行热泪。

几天后,船停泊在泗州城外,波斯老人觉得自己气息奄奄实在不行了,就摒退左右的人,单独请来李勉托付身后事。

老人说:“不久前,我们国内丢失了一颗价值连城的传国宝珠。国王贴出告示,说能寻到宝珠的人,就封他世代做大官。我觉得这颗宝珠实在太珍贵了,丢失了真可惜,也羡慕做大官的荣耀。所以,就远离故土、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到中原寻找宝珠。

最近,终于被我找到了,正想带回国内。但这一颗宝珠价值好几百万,我担心带着这么珍贵的宝贝,恐怕路上会出事,所以就割开大腿上的肉,把宝珠藏在大腿内。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我不幸染上了疾病,今天就要死了。

唉!想到这里怎不教人伤心呢!这一路上幸亏您多方照料,为了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我决定把这颗宝珠赠送给您。”

说罢,老人用尽力气拔出刀来,割开大腿上的肉,果然从肉里滚出一颗晶莹明净的宝珠来。李勉要阻挡已来不及了。他刚把宝珠接到手中,波斯老人已经闭上了眼睛含笑长逝。

李勉拿出一笔银钱,料理波斯老人的后事,把他埋葬在淮河边上。入殓时,李勉偷偷地把那颗价值连城的镇国宝珠,放进波斯老人的嘴里一起埋进坟墓。

到了扬州后,李勉一面游览名胜古迹一面处处留意,寻找波斯老人的同乡。一天,果然在酒楼上遇到一群波斯人,就上前跟他们攀谈了起来。

李勉看见他们中有一个年轻的波斯人,长得很像去世的波斯老人,就细细盘问。他们所说的一切,和波斯老人说的完全相符,那个年轻人正是波斯老人的小儿子。

于是,李勉就陪那些波斯人回到泗州,又约请当地的官府一起到淮河边上,打开波斯老人的坟墓,那颗宝珠果然还在波斯老人的嘴里。

那群波斯人拿到宝珠后,对李勉万分感激,于是一群人带着宝珠高高兴兴地回国了。@*#

资料来源:唐.薛用弱《集异记》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一个人愿意把自己仅有的一点财富布施出去,这种不求回报的布施是非常高尚、纯净的布施…
  • 傅国华觉得一家人和财物都在船上,船在江中而这段水域又在城内,真是上了多重保险...
  • 朝时江苏江阴有个叫张畏岩的人,学识丰富,很擅长写文章,在当地颇有名气。万历甲午年,他参加科考结果榜上无名,于是就在榜前骂主考官有眼无珠,不识有才学的人。
  • 西南昌地方,有一个姓裘的秀才,夏日炎热,他到土地庙内乘凉。秀才见庙中寂静无人,就把衣服脱得精光....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