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得钱 鱼群报恩

font print 人气: 37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刘成和李晖是宣城郡当涂县的老百姓,他们两人不会耕种,经常用一条大船载着鱼和蟹到吴越之间去卖。唐代天宝十三年春天三月,他们从新安江载鱼去丹阳郡,走到下查浦,离宣城还有四十里天就黑了,两人就决定在这里把船停下来。

这时李晖要到浦岸的村舍中去,只有刘成在江上。江上浓云重迭,静悄悄地没有任何人迹。刘成忽然听见船里有人连声呼喊“阿弥陀佛”,声音十分凄厉。

刘成很吃惊就到船舱内查看,只见一条大鱼在舱里振动着胡须、摇着头,还用人声呼喊“阿弥陀佛”。刘成非常害怕,吓得寒毛直竖,于是就下船藏身在芦苇丛中继续观察。不一会儿,船里千百条鱼全都跳跃着呼喊佛号,叫声惊天动地。刘成惊恐万分,急忙登上船把所有的鱼全都扔到江里去。

不久,李晖回来了,刘成把事情都告诉了李晖,李晖愤怒地说:“你怎么胡说这些妖妄的话?”辱骂了很长时间,刘成也没有办法辩解,就用自己的衣服和资金赔偿了鱼钱。最后刘成还剩一百来文钱,就买了十多捆荻草放在岸上。

第二天,刘成把荻草搬到船里准备出发,忽然觉得草木重得拿不动,解开一看,原来里面有十五串铜钱,共十五千文钱,还有一张纸上写道:“还你的鱼钱。”刘成更加觉得奇怪。

这一天,他们在瓜洲遇到一群和尚在吃饭,刘成把这些钱都送给了和尚。当时有个叫万庄的人,从泾阳县令的职务退休后住在瓜洲,听人详细地讲述了这件事,就记录流传下来。@*#

资料来源:《宣室志》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山日观峰南的“舍身崖”,来自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姑嫂二人为了让疾病缠身,久病不愈,危在旦夕的老太太能康复,一起来到香火旺盛的观音像前,烧高香、磕响头许下大愿,只听嫂子诚心诚意地说.............
  • 傅国华觉得一家人和财物都在船上,船在江中而这段水域又在城内,真是上了多重保险...
  • 朝时江苏江阴有个叫张畏岩的人,学识丰富,很擅长写文章,在当地颇有名气。万历甲午年,他参加科考结果榜上无名,于是就在榜前骂主考官有眼无珠,不识有才学的人。
  • 西南昌地方,有一个姓裘的秀才,夏日炎热,他到土地庙内乘凉。秀才见庙中寂静无人,就把衣服脱得精光....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