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玩月上高楼 回文诗古今寄情

作者:任采真
font print 人气: 6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秋风送爽,中秋又临。中秋节是中华传统的重要习俗之一。周朝《大戴礼记.保傅》已经有“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记载,可见中国古来就有逢秋暮举行拜月祭神的敬天仪典。

到了唐宋时期,赏月之风非常兴盛,在有关中秋的诗词中可窥见古人赏月度节的情景与逸趣。唐朝时,就有许多咏八月十五中秋的诗歌。曾有人统计,《全唐诗》中关于中秋的诗歌达111首,出自65位诗人之手。

赏月吟咏诗情画意的中秋、或低回跌宕的中秋之外,趣味热闹的中秋也是其中一节。北宋《东京梦华录》有描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中秋夜热闹玩月的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有一首机巧逗趣的《中秋回环诗》(回文又称回环),与《东京梦华录》这段酒楼玩月的记载相应:

中秋赏月对高楼,月对高楼酒上游。游上酒楼高对月,楼高对月赏中秋。

这首《回环诗》,应景写中秋佳节上酒楼玩月赏景的景象。在上下联中,诗以“回文”叙景,诗的头二字以“中秋”起头,后两字以“中秋”作结,重复点出主题:

中秋赏月对高楼,月对高楼酒上游。

回文:

游上酒楼高对月,楼高对月赏中秋。

《中秋回环诗》在上下联中,还同时运用了重复上句尾字起下句的“顶针”修辞技巧,顶针字数达到四个字。上联以“月对高楼”顶针,下联以“楼高对月”顶针,两者之间又是回文。顶针与回文手法合一,巧妙缜密。下联的“游”为上联“游”的同音异义字,更能切景。

也有一说,大文豪苏轼评诗中“酒上游”为下,改以“无人愁”代入情境,原来的回文诗遂成另一中秋人人欢畅喜悦的情调:

中秋赏月对高楼,月对高楼无人愁。愁人无楼高对月,楼高对月赏中秋。


转眼千秋去,古月照今人。今人欣爱饮茶雅致的人家不少,金秋送爽中,宴聚高楼玩茶赏月,良辰美景家人团𪢮,诚是年中赏心悦目一乐事也。试将玩茶比饮酒,回文诗成:

中秋赏月对高楼,月对高楼玩茶游。游茶玩楼高对月,楼高对月赏中秋。


一年的翻腾,皎皎中秋又将翩翩照临!昨夜星辰昨夜风,今夕明月今夕影;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不记昔时影。中秋节得明月,切切珍惜人间好个良辰美景!当下玩良月,月满西楼时节,海外千里共婵娟!@*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家好,首先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 中秋之夜,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有个西河人叫吴刚,非常慕道,想成为神仙。吴刚到山中拜师求成仙之道,师父让他安心打柴,打了一个月柴,他觉得没意思,说不想打柴了。
  • 中秋节是一个感恩的节日,古人感恩月亮带给自己光明,所以有秋天祭月、拜月的习俗。
  • 中秋自由节--幸福
  • 中秋节也叫“月饼节”,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都有对应的食品。因为我们要吃月饼,当我讲这些文化内涵、传统精神都流失时,毕竟还可以吃月饼,只要吃月饼,就可以把祖先的美好给找回来。
  • 六讲 中国的传统节日
  • 每年黄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 “八月节”。在这个夜晚,人们看着明亮的月亮会想念远方的亲人,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