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中奖号码查询

廉吏风范:王翱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作者: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60
【字号】    
   标签: tags:

王翱,字九皋,河北盐山县人,是明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虽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以身作则,表率群臣,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为官任事公心可鉴

据《明史》记载:王翱任吏部尚书,以“用贤报国为己任”,他深知任用官员贤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从不拿手中权力做交易。对权势者的一切请托,他都“毅然拒之,辞色俱厉”,所以在其任职期间,“门无私谒,权势请托不敢行”。

他荐官以品德为先,往往彻夜挑灯详阅,唯恐不慎。每次选拔官员,如因皇帝召见便交副职代理,他回来虽晚也抽空认真审阅,唯恐选择不当。他奉行“论荐不使人知”的原则,向皇帝举荐人才或选拔官员皆出于公心,从不希望得到被荐拔者的报答。在任多年,所选官吏很多都成为贤能名臣。

景帝因王翱文韬武略功劳,封其为“吏部天官”,王翱家人都很高兴,他本人却沉思不语。原来皇帝还给他封地,赐他一匹骏马,让他扬鞭打马,跑到哪里就归他占有。王翱不想因自己封地给百姓增加负担,不从,又属抗旨不遵、忤逆犯上。

他彻夜未眠,次日,他备百丈长绳骑着御赐骏马,来到常年寸草不生的盐山大碱洼,命人楔一铁橛,用长绳拴上马缰,那骏马围着铁橛飞跑起来。老百姓见了不知干什么便问差役,差役说:“王天官让跑马拣(碱)地。”百姓知道后都非常钦佩,此后盐山东边一块方圆不到二、三百米的碱地,被人们称作“天官地”。

(Fotolia)

位高权重廉俭自励

王翱为人忠厚,注重名节,对于钱财更是“淡然无欲”。他镇守辽东时,曾与某位监军共事,两人相处很好。

后他改任两广总督,临行前这位监军以四颗西洋明珠相赠,王翱坚决不收。监军执意相赠,他哭着说:“这些明珠不是受贿所得而是先皇所赐,我得了八颗,现将其中一半相赠作为纪念。你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只好收下,但却把这四颗明珠缝在披袄里面。

后来王翱奉命还朝掌吏部,这位监军已死,王翱找到其后人,拆开披袄将里面的四颗明珠转送给他们,只见原来的封印依然如故。

王翱虽手握重权,又深得皇帝的信任,但对自己要求却非常严格,生活十分简朴。皇帝赐给他不少金玉束带、锦绣衣服,但他总是“自奉俭素”,穿着普通旧衣服,以至出门在外人们竟不知他是一位朝廷大官。

他住的房子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非常破旧。景帝一次微服在街上行走,有人指点说,那座破旧的宅院就是当朝吏部尚书的家。景帝目睹此景心里很受震动,回朝后下令为他修建了一座房子,可是王翱仍坚持住在旧房子里。

(Fotolia)

以身作则严于治家

王翱的清廉不仅表现在忠于职守上,还表现在治家有法上,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他有一个女儿嫁给在京郊做官的贾杰。王夫人经常到京郊接女儿回家省亲,每当这时女婿总要埋怨:“岳父是吏部尚书,亲掌官员升调大权,把我调到京城如振落叶一样容易,还哪里有这么多麻烦。”女儿将此事告诉了母亲。

一次,王夫人婉转请求将女婿调入京城,王翱当即大怒说:“以权谋私的事今后不要再提!”王夫人和女儿、女婿再也不提调动的事了。

王翱的孙子王辉因恩荫而入太学。这一年秋试,王辉也想一试科场,以图金榜题名。他对祖父说:“我想参加秋试。”

王翱听了严肃地说:“你确有真才实学,我怎么能埋没你的才学?可你的书底儿我还不知道吗?若遇到糊涂主考官,你考取了,势必埋没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而妨碍贫寒学子的仕进之路。可你却强所不能,仅仅为了博取功名。”

王翱制止了孙子此次应举并叮嘱他:“你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扎扎实实学习,培养德行。堂堂正正、名副其实才是七尺男儿的本色,才能让人觉得至尊崇高!”

王翱一生清正自守,循礼守法,谨慎而独善其身,秉公任事而廉朴为官,他的事迹为人称道。历史上的清官、好官历来受到人们的敬仰,是因为他们拥有仁者无畏的浩然正气,拥有推崇道德和爱民的理念。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朝时有一个出家的人法名道契,他本姓陈,是颖川(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人。他容貌丑陋,性情孤僻,言语低俗,虽然披上袈裟当了和尚,但却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修炼的人。这个道契粗通医术,经常在外卖弄他的医术,不喜欢学习佛法。
  • 有一位尼姑远道而来,投奔天下闻名的权臣桓温。桓温一见她气宇不凡,猜想她必定是出家人中的佼佼者,因此不敢怠慢,收敛起自已那一颗窥视天下的野心,对她热情礼待,恭敬有加,恭请她在此长期修炼。
  • 清朝初年,在安徽天长县有一位名叫刘子仪的老书生,教书难以糊口,便改行学做生意。但他天性忠厚又极淳朴,所以做生意常被一些人刁难欺辱,一来二去的也没赚到什么钱,依然非常穷困。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