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医

仁心仁术名医文挚 舍命救人

作者:水生
font print 人气: 67
【字号】    
   标签: tags:

文挚是战国时期的宋国人,精通医术。在《吕氏春秋.至忠篇》中就有一则关于他根据中医治病的“怒胜思”的原理,用激怒病人的手段治愈齐闵王的忧郁症的记载。

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到了齐国,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但是,大王痊愈后,必杀我无疑。”太子不解地问为什么。

文挚回答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治好。激怒了大王,我一定会被杀死。”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会以死来向父王求情以保全你的性命。”

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说:“那我就冒死为大王治一治吧。”于是他与太子约好诊期。文挚故意不守信誉,失约没来,只好约了第二次,他又没来;又约了第三次,第三次他同样失约。

齐王见文挚屡屡失约,甚感恼怒。没想到,文挚突然来了,鞋也不脱就直接上到齐王的床上,踩着齐王的衣服问齐王的病情如何,齐王气得不理他。文挚又用更重的言辞再次激怒齐王,齐王气得大吼一声,坐了起来,这一怒治好了齐王的病。

正如文挚所预见,他最终被齐王所杀。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年轻时在医学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奋好学,四处查访名医,登门求教。
  • 叶天士因为虚心好学,他的医术十分高明,可惜一生未留下著作。叶天士流传于世的《临症指南》医案十卷,都是他的徒弟根据他治病的药方、治法和效验,分门别类汇集而成,所加的论断并不是叶天士的本意。
  • 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宋仁宗皇帝得了病,皇上的御医开了几次处方给他服药,都不见效,知道此事的人就忧心忡忡、甚至害怕起来。冀国大长公主向他们推荐许希。
  • 庞安时被誉为“北宋医王”,著有《难经辨》、《伤寒总病论》等书。
    庞安时被誉为“北宋医王”。他从小擅长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父亲是祖传的医师,曾经拿《脉诀》来教他,年少的庞安时却说⋯⋯
  • 幽默风趣今人爱,古人也爱。以下是近两千年前的笑话,出于邯郸淳(约132—221,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编辑的《笑林》。古人的笑谈说了些什么?晶莹闪亮的光彩是什么呢?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