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茶趣:苏东坡竹符换水

作者:舒晴
font print 人气: 851
【字号】    
   标签: tags: ,

苏东坡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一生爱茶,所以对品茶、烹茶、茶史都深有研究,在他的诗文中,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后世。

苏东坡不仅写作诗文非常讲究,喝茶也一样讲究,因此苏东坡饮茶有三绝,即盛水要用紫砂壶、茶叶要阳羡唐贡茶、水要金沙寺里金沙泉的水,三者缺一不可。

其实紫砂壶、茶叶都好办,就是金沙泉的水要经常去挑。因此,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苏东坡调换水符的故事。

苏东坡闲居蜀山时,家里常常高朋满座,大家一起品茶论诗、谈天说地,十分开心。因为金沙寺里的金沙泉水质清冽甘美,所以苏东坡经常派小书僮前去金沙寺挑水。

蜀山离金沙寺有十多里远,山道弯曲、上岭下坡实在很辛苦。如果碰上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日子一久,小书僮不免有些厌倦。

有一年夏天,苏东坡家里来了几位朋友,想请他们喝茶,于是叫小书僮快去金沙泉挑水。由于时值盛夏,暑气逼人,小书僮全身汗如雨下,脚步也越走越慢。就在离金沙泉还有四、五里时,小书僮感觉实在太累了,不想到金沙寺挑水。

他知道不远处有条河,河水清澈见底,心想一样澄净的水,主人不可能喝得出来。于是就装了两桶水挑回来。不料,水挑回来后苏东坡沏茶品尝,马上发觉味道不对,茶味没有以前甘醇。

一追问,小书僮只得说出实情,苏东坡听后,心想天热偷个懒也是情有可原,教训他一番就算了。

之后,小书僮又犯了几次,用其他的水挑来给苏东坡烹茶。为了防止小书僮再犯,苏东坡想了个办法,他取来一节小竹管,一劈为二,再制作成两种颜色不同的竹牌,叫水符,一个给小书僮,一个交给金沙寺的老方丈。

他亲自到金沙寺与老方丈商量,要他帮忙监督小书僮,如果小书僮去挑水,必须和老方丈调换水符。这样,是不是金沙泉的水,苏东坡一看就知道了,不用等喝茶才知道。小书僮每次到金沙泉挑水,都得和方丈调换水符,再也不敢偷懒了。@*

责任编辑:谢秀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回文诗入了茶联,成了回文茶联,一言两语、前启后和就点出店家的“气色”、特色,意蕴流长往复,令人难以忘怀。这一联回文茶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却是让人不堪回味!
  • “三癸亭”在茶亭中最老,“三癸亭”乃颜鲁公颜真卿特为“茶圣”陆羽所筑....
  • 荡山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盘曲数百里,风光灵秀被誉为“东南第一山”,又因绝顶有湖,芦苇丛生如荡,春雁南归常宿于此而得名。雁荡大龙湫为中国四大名瀑,瀑布自高处冲泻而下,犹如万马奔腾,声如奔雷,十分壮观,“龙湫茶”即产于此。
  • 皮日休与陆龟蒙是在苏州相识,两人诗歌唱和,评茶鉴水,是一对很要的诗友与茶友,时人称为“皮陆”,两人以诗换茶有一段逸话.....
  • 在中国茶史上宋茶文化占有极重要位置,故而茶人辈出,在众多茶人中,蔡襄是既懂制茶又精通品茶,更有茶学专著流传后世的茶博士....
  • 人间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饮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还能让我们静心、宁神,有助于去除杂念,以茶悟道,提升生活与生命的境界。不论你平日喝不喝茶,别错过四月天与茶约会的好时机!俗语说“一两黄金一两茶”“一两明前一两金”,其实,爱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从文化的视野出发,讲讲四月天的茶知识,顺及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茶。
  • 宝塔伴茶诗,唐诗一经典,!中唐隐士陆羽开启了中华茶道,他透过实地调查研究写下《茶经》,系统地介绍了茶道,包括怎么造茶、煮茶、饮茶,怎么运用茶具、茶器,也介绍了茶史、古人茶事、哪里有好茶等等。陆羽《茶经》把药用之茶转入饮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艺术就蓬勃发展了。本文要介绍的这首元稹的宝塔诗《茶‧一言至七言诗》贴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致内涵与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谊。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品,上古时代神农氏便使用茶来解毒。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写成《茶经》,将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许是茶本身苦口却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备着哲思与禅机,茶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尤为密切,故而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雅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