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茶趣:皮日休、陆龟蒙 以诗换茶

作者:舒晴
font print 人气: 832
【字号】    
   标签: tags: , ,

晚唐文人中,有两个有名的茶人,一是皮日休,一是陆龟蒙。皮日休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 《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留下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皮日休与陆龟蒙是在苏州相识,两人诗歌唱和,评茶鉴水,是一对很要的诗友与茶友,时人称为“皮陆”。

有一年春天,二人相约结伴到浙江的顾渚山春游,顺便想品茗当地新茶的滋味。一个天气炎热的午后,他们来到一个小镇,经过半日旅游两人早已口干舌燥,所以看到街旁有家门口挂着大大茶字招牌的茶馆,就快步走了进去。

茶馆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看起来和蔼、有礼,他见皮、陆二人长相斯文,一看就是读书人,又是外地口音,就非常开心地说︰“两位客官,请问要喝什么茶?”

皮日休回答说︰“有今春的新茶吗?”老板说︰“本店虽然不大,茶源却广,今春新茶种类繁多,有本地产的顾渚紫笋茶,也有外地的雁荡毛峰茶、普陀佛茶、景宁惠明茶等,不知道两位要喝哪种茶?”

皮日休微笑着说︰“我们不远千里而来,当然要品尝本地有名的顾渚紫笋茶。”老板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们一眼,接着似笑非笑地说︰“顾渚紫笋茶是进贡皇宫的佳茗,价格昂贵,不知道两位客官是不是喝得起呀!”

一旁的陆龟蒙听了就不高兴了,他没好口气地对老板说︰“您真瞧不起人!我们想喝就一定付得起茶资,您就快上顾渚紫笋茶吧!”

老板一看客人生气了连忙说︰“两位客官有所不知,本店有个规定,凡是来饮茶者,该付银两就付银两,该吟诗的就吟诗而不须付银两。想必两位都是读书人,那就须先吟一首诗才有茶喝,否则就算出价再高也喝不到茶。”

皮日休与陆龟年觉得老板说的话有趣,吟诗作赋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难事,所以皮日休就笑着对老板说︰“这真有意思,既然要吟诗才有茶饮,就请出题吧!”

老板见他们来兴趣了心里也开心,就说︰“两位想喝顾渚紫笋茶,就以此茶为题作诗吧!”说罢,又叫茶童送来文房四宝。

皮日休嗜茶也深知茶农种茶、制茶的辛苦,所以不加思索就写下了一首五言诗(《茶中杂咏》︰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
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颖子遮,果任獳师虏。
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刚写完,皮日休准备搁笔,老板却说︰“如此好诗,为什么不落款呢?”皮日休一听有理,大笔一挥就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见“皮日休”三字,老板兴奋得合不拢嘴,对着皮日休连说了几句“失敬”,并叫茶童快上茶,转身又对着陆龟蒙说︰“想必您是陆龟蒙先生吧?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陆先生就不必写了,请快饮茶。”

陆龟蒙笑着对老板说︰“我可不想坏了贵店的规矩,我就与皮兄和上一首吧!”说完拿起笔快速写下︰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
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于是,三人品茗聊天十分投缘,老板好酒、好菜、好茶款待他们,直到隔天皮日休二人才依依不舍告别而去。@*#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母天合堂整复所陈正达老师认为,普洱茶、酵素、益生菌,这些“好物”每个人应该天天饮用,不要脱离,能帮助人体达到健康功效。
  • 深奥的日本茶世界,有着不可不知的基本常识。探究、 了解这些专业知识,就能摆脱入门新手的身份。日本茶适合用什么水来冲泡?一般认为用矿泉水(硬度 30~80度)来冲泡,比⋯⋯
  • 深奥的日本茶世界,有着不可不知的基本常识。探究、 了解这些专业知识,就能摆脱入门新手的身份。一家店的“出物”若好喝,任何一款茶也都会很美味! 煎茶与玉露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衍生出茎茶、芽茶、粉茶等其它茶叶。这些茶叶的原料虽然与煎茶、玉露相同,但等级较低,称为“出物”,价格也大多偏低。
  • 人间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饮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还能让我们静心、宁神,有助于去除杂念,以茶悟道,提升生活与生命的境界。不论你平日喝不喝茶,别错过四月天与茶约会的好时机!俗语说“一两黄金一两茶”“一两明前一两金”,其实,爱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从文化的视野出发,讲讲四月天的茶知识,顺及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茶。
  • 宝塔伴茶诗,唐诗一经典,!中唐隐士陆羽开启了中华茶道,他透过实地调查研究写下《茶经》,系统地介绍了茶道,包括怎么造茶、煮茶、饮茶,怎么运用茶具、茶器,也介绍了茶史、古人茶事、哪里有好茶等等。陆羽《茶经》把药用之茶转入饮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艺术就蓬勃发展了。本文要介绍的这首元稹的宝塔诗《茶‧一言至七言诗》贴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致内涵与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谊。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品,上古时代神农氏便使用茶来解毒。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写成《茶经》,将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许是茶本身苦口却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备着哲思与禅机,茶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尤为密切,故而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雅号。
  • 昔日经过香港街头,远远看到店铺门口摆着的铜壸与铜鼎,就知道这是一间凉茶铺。时代变迁,铜壸变成了不锈钢容器,老一辈对的器皿讲究也渐渐被后人遗忘。昔日没有电子设备加热,铜鼎就是当年重要的龟苓膏保温器皿。如今标榜“清热解毒”的龟苓膏,最初引入香港时并非如此。所谓的“凉茶”其实并不“凉”?今期文化专题“凉茶趣谈”继续由香港史学会总监邓家宙博士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