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德 行善消灾

作者: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584
【字号】    
   标签: tags:

宋代时建康江宁县衙之后,有个开酒店的王公,一生平直,敬信神佛,从无一点欺心之事。平日以买卖公平闻名,时常接济穷困之人,人们都称他为王老实。

癸卯二月十五日黄昏之夜,店小二正要关店门,忽见朱衣幞头将军数人,带着不少车马仆从,来到店前大喊:“可速开门,我们要在此歇马。”店小二急忙进去告知王老实此事,王老实说快快接进来,到店里一看,那数个将军都已进来坐下了。

王老实恭敬的端上酒食奉请,又拿些酒食犒劳仆从。顷刻间,一群从人手里拿了一大捆绳索长千万丈,又有几十个人手里拿着木钉签子几百枚,走到朱衣将军面前禀道:“请布围。”朱衣将军点头应允。

这些随从们就出去将木签子都钉在地下,又将绳索缚在上面,四围系转,凡街前街后、巷里巷外坊曲人家,并窝窝凹凹之处,尽皆围了绳索。这些随从们都弄完了走来禀道:“绳索俱已围完,此店亦在围中。”

朱衣将军数人议论道:“这王老实一生无欺心之事,诚善待人、乐善好施,上帝所知,此一店可以单单饶恕。”众将军都说道:“若咱们不饶恕这一店,便不见天理公道之事了,可将此店移出围外。”众人应允,急忙拔起木签、解去绳索,将此店移出在围外。

朱衣将军对王老实道:“以此相报。”说罢,都上马如飞而去转眼就消失了。王老实和店小二再看那四围钉的木签和绳索都已不见,非常惊骇。

恰值这时夜巡官带人巡夜来到酒店前,问王老实为什么深夜开着门还点着灯烛,王老实一一说知。夜巡官将此事禀与上官,上官不信,说他妖言惑众,遂将王老实监禁狱中。

两天后,建康发生大火灾,自朱雀桥往西直到凤台山,凡前日绳索经系之处,尽数焚烧,片瓦无存。唯王老实酒店安然无恙,周围却是一片灰烬。王老实于是被释放回家了。

人的命运与祸福都是有因有果,都取决于自己行为的结果,唯有行善向善才是人明智的选择,才是给自己积累福德。人的一举一念,神明都在监察着。只有正视因果法则,一切遵循天理而为善,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和庇护,纵使是在危难关头,他们也能够趋吉避凶、化险为夷。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等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时广东有个书生魏某,考中进士后授湖广江陵府推官。赴任时,途经圣寿寺,他来到寺门前,见一老僧带十几个僧人相迎。
  • 朝的宋必达,在顺治八年,担任江西宁都知县。此县土地贫瘠,百姓贫穷,清泰、怀德两个乡的百姓大多迁徙。宋必达请求尽免赋税,来休养生息。
  • 上天网开一面,不认同某甲的人竟没有被殃及池鱼;上天同恶必惩,认同某甲的人竟被等同于一丘之貉。大难来临时,人是被赦免还是不被赦免,都看其人自己的选择,上天的心是多么包容啊!”
  • 幽默风趣今人爱,古人也爱。以下是近两千年前的笑话,出于邯郸淳(约132—221,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编辑的《笑林》。古人的笑谈说了些什么?晶莹闪亮的光彩是什么呢?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