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报恩的大象

作者:望辛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5887
【字号】    
   标签: tags: ,

宋朝时期,始兴郡的阳山县(在今广东省境内)有个猎人在野外打猎,他已经猎获一些野兔、山鸡之类的野物,正准备回家。忽然有一头大象向他走来,他急忙向后躲避,但已经来不及了,大象很快就来到他的面前,接着大象用大鼻子将猎人卷起。这时猎人只好闭上双眼任凭大象摆布了。

大象将猎人带到深山里,被卷在象鼻中的猎人觉得大象没有害他之意,于是就睁开眼睛向周围观看。不一会儿,他发现又有一头大象趴在他面前,这头象的脚上扎了个有三尺多长的大刺,扎刺的地方流血不止。这时,卷猎人的大象松开鼻子将他轻轻放在地上。

猎人看着被刺扎伤的大象,觉得于心不忍。于是,他鼓起勇气走上前伸出双手,用力将大象脚上的大刺拔出来,并拔些草给大象擦了擦脚上的血污。

这时受伤的大象从地上爬了起来,然后与卷猎人的那头大象相互依偎来回走了一阵子,好像非常欢喜。

又过了一会儿,卷猎人的大象伏在地上,不停地摇动鼻子向猎人示意。猎人明白它的意思就骑上象背。大象站起来驮着猎人走了很长一段路,最后来到一片潮湿的土地上。大象用鼻子从湿地里挖出几颗象牙卷入鼻中,又驮着猎人回到当初与猎人相遇的地方,将猎人和象牙一齐放在地上。

猎人知道大象是用象牙向他报恩,觉得这头象也许通人语,于是他就对大象说︰“我家有几亩薄田,种出的庄稼经常被大象祸害。如果你能记住我的恩情,就不要再来践踏我家的庄稼了。”大象听了又来回走了几步并点了点头,从此之后,猎人家的庄稼再也没有受到大象的祸害了。@*

资料来源:宋.刘敬叔《异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山西临汾人王亶望,是江苏巡抚王师的儿子,因举人捐资而获知县职务,被派往甘肃掌管山丹、皋兰诸县。吏部选授他为云南武定知府,并带他朝见皇上,皇上仍命他到甘肃等待补缺,后授为宁夏知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转任甘肃布政使。
  • 秋时期,孔子50多岁时,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有一次,他带领弟子子路、子贡离开卫国,在去陈国的道路上,遇见一个采桑妇女。孔子见这女子体态很美站在桑树旁,便触景生情顺口吟道︰“南枝窈窕北枝长。”采桑女子听了淡淡一笑,随后接了一句也吟道︰“夫子行陈必绝粮。”
  • 唐至德二年(757),王常进终南山正好遇见大风雨,只好在山中过夜。半夜雨停了,月白风清。王常望天感叹说:“我想治国安邦,手里却没有丝毫权力,也没有任何资助;我想救天下饥寒的人,自己却缺衣少食。看来说什么神灵佑护好心的人,纯属胡说啊!”
  • 王羲之不满十岁时,由于他聪明伶俐,天资活泼,因此很受大将军王敦的疼爱。王敦常常将其带到军营中,玩累了就让他睡在军帐内。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