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提现 - App Store
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贽见之礼用雁和茶?

作者:茹之
font print 人气: 704
【字号】    
   标签: tags: ,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婚礼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嘉礼”。《礼记.昏义》中说:“昏礼者,礼之本也。”意思是说婚礼乃是所有礼仪的根基。直到现在,婚礼仍是非常隆重的,目的是为了给新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古代的婚礼基本沿袭了周人开创的“六礼”的制度,即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的礼俗。

纳采,为六礼之首礼,就是当男方想与女方结亲时,就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古时通常用大雁,后世有所改变。

问名是求婚后托请媒人问女方姓名及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通常也执雁而问。

纳吉就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的仪式。后世称这阶段仪礼为“订盟”,现代称“订婚”,是婚礼中关键的仪礼。男家卜吉之后,再备礼到女家决定婚约。古俗仍然用雁,以做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纳征又称“纳币”,是订盟之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征(徵)在这里是“成”的意思。币所指的财物在古代是指皮帛等物,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聘金。这项成婚礼又称为“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等。

男方往往备有礼单,装礼品的箱笼,由人挑抬,有的地区伴以鼓乐,在媒人和押礼人护送下前往女家。这项仪式是“六礼”中唯一不用雁的仪式。

请期是在送完聘礼后,选择好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女方同意时的仪式,古时通常也用雁,现代多用红纸笺写迎娶日期时辰或口头通知协商,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亲迎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为正式的婚礼,也用雁。

以上婚礼过程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特别是以雁为贽见之礼具有特殊的含义,可以看到以上“六礼”中竟有五礼用雁贽。为什么要用雁呢?郑玄注《仪礼》中称用雁为“取其顺阴阳往来”,意思是说大雁是一种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南来北往定向迁徙的鸟,用雁为礼,象征顺乎阴阳之意。

《白虎通.嫁娶》中说用雁为“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昏礼贽不用死雉。”

也就是说,大雁南北往来守时守节,那么男女结婚也不要违背婚时;而且大雁若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以此告诫妻子结婚后要忠于丈夫;同时,大雁飞行有序,以此说明女子结婚后要遵循长幼有序,不能违背。可见,“六礼”中作为礼物的大雁具有劝示和教化的功用。

不过,近现代用雁作为纳采等礼仪的礼物已经逐渐消失,有些地方则以家鹅代替。

除了用大雁作为贽见之礼外,古时,在中国南方茶叶也是重要的聘礼。这一习俗大概在明代之前就已经形成。旧时茶以瓶计,所送聘礼最少十瓶,多则上百瓶。一般女方收了“茶礼”,婚姻就算定了,不得反悔。

为什么要送茶叶呢?《七修类稿》中引《茶疏》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也就是说,茶树不可以移植,必须用子下种,其生长的特性用于比附婚姻的缔结,茶叶成了婚姻无悔的象征,也隐含着传宗接代的祝愿。#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而迎亲是六礼中最为隆重的礼节。那么,为什么古人要用“花轿”迎亲呢?
  • 围棋又称为“烂柯”,可能不是很多人知道这个别称的来历。其实,这里有一段传说,记载于南北朝任昉的《述异记》...
  • 传土地公姓韩,据说是韩湘子的叔父,韩湘子年轻时不恋仕途,后经吕洞宾“七试”而成为弟子,位列仙班,有一天遇见他叔父,并有意送他叔父两句,以预卜他叔父的未来:“云横秦领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江苏洪泽湖畔和大运河沿岸常常可以见到用来镇洪水的“铁牛”。但见它们作跪卧状,昂首扬角,双目圆睁,颇具威严。为什么古人要用铁牛来镇洪水呢?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天象奇观常常引起观星族的兴趣,也引得关心天象与世运吉凶者的关注,“七星连珠”就是其中一种!你可知“七星连珠”、“五星连珠”从遥远的时代以来,就是极受古代中国重视的天文现象,古来有句成语叫“珠联璧合”,就是指这个天文现象。“七星连珠”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史上第一次七星连珠发生于何时?“七星连珠”是吉兆还是恶兆呢?
  • 俗话以“呆若木鸡”来形容人愚笨或受惊吓发愣的样子。其实古代“呆若木鸡”意指人怎样的心理精神状态呢?在历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鸡战胜强敌,我们来看看。
  • 元宵节是个天上人间交会的美好日子。一说到元宵夜,谁能不想起赏花灯呢,宋朝诗人一翦梅卢炳说“灯火楼台万斛莲”,元宵花灯照亮天人之间,一夕如昼,更少不了“灯谜”共欢伴,还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圆”让元宵的记忆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这些元宵节俗的来源吗?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时空背景。
  • 儒家认为揖让之礼“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现。而《易经》的哲理则以为屈己敬人的“谦谦君子,利涉大川”,就说谦退有益于人突破环境限制向四方发展。这些都是中华文化重视揖让的精神所在,而具体表现在生活中的主要场合就是见面的揖礼。
  • 黄帝梦中之人转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腊人同宗?一阵大风带来的奇迹,真实的历史,超越你想像。
评论